別看圣公會、清教和移鼠會之間矛盾重重,但起碼他們只是互相耍些陰謀詭計,并沒有打算因此掀起戰(zhàn)爭,在□□上完全消滅和自己不同教派的信徒,平時也能和平共處,除開神職人員之外,平民的來往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并不會成為太大的阻礙。包括這時候在歐羅巴如火如荼的全面戰(zhàn)爭,那也更多地可以看成是爭霸之戰(zhàn),法蘭西想要的是確認自己的霸主地位,宗教已經(jīng)逐漸地淪為了國王手中的工具,喪失了不少嚴肅性,只要價錢談得攏,兩個不同教派的國家當然也可以合作。
但是,這樣的合作,也還是要在同一個大宗教的前提下,真正的異教徒,在民間還是受到比較廣泛的排斥的,有沒有這樣同一個大宗教的名分,這就很重要了。在大宗教中遷移小教派,就好像在一個鎮(zhèn)子上換房間居住而已,這和徹底的搬家相比,要下的決心肯定是相對較小的。
因此,別看東方賢人這個說法,功利性極度明顯,但在歐羅巴的各路洋番中都非常的吃香,人們壓根沒有一點心理障礙,爭先恐后地宣布自己從今天開始,也開始加入東方賢人宗——同時了解兩種教派,這不算是什么大罪吧?很多教士在沒有皈依之前,都同時受過好幾種思潮的影響,最終再決定自己進入哪個教會,哪怕全家都是加爾文宗的信徒,在大學中受到了別的影響,宣布自己改信圣公會,在圣公會出任要職的事情也不是沒有,這些教士也都好好的活著,不會受到暗殺或者清算什么的。
按道理說,東方賢人宗和知識教雖然聯(lián)系密切,但不能全然地算作一回事,這倒也不算什么大事,現(xiàn)在很多弗朗機人都還在信仰東方賢人宗,對于知識教的量子神明不怎么買賬呢,但問題就在于,很多教士學習著學習著,就從東方賢人宗遷移到知識教這里來了……不要以為他們會為了自己的教會漂洋過海,信仰就多么堅定了,莫祈平自己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也深深的知道,他絕不會是唯一一個不堅定者,不然,那些移鼠會的前同事又該怎么解釋呢?
壞就壞在,知識教的理念和背景,實在是有點太無敵了,太具有普適性了,它簡直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像莫祈平這樣的膽大包天、善于審時度勢的利己主義者,他信仰的始終是上升階梯,是政治前景,是他自個兒的美好生活,這一切知識教都完全能為他提供,莫祈平做移鼠會教士的時候可無法實現(xiàn)香精自由,在壕鏡,他只能可憐兮兮地在滿是騷味兒的鋪蓋中入睡,哪怕是洗漱了再上床,一個晚上,他出的汗都足夠給床褥腌入味了,雖然按道理,人對自己的體味比較遲鈍,但那是在不怎么出汗的情況下,他在老家倒是還好,來到壕鏡之后怎么可能無視得了呢?
可這會兒,在更炎熱的美尼勒城,莫祈平卻可以在徐徐風吹中悠然入睡,身上的止汗香精,能保證他一晚的好眠,帶來一個散發(fā)著淡雅香味的床鋪——這是多么文雅的事兒啊!他怎么能不對知識教忠心耿耿呢?這一切可全來自代行者謝六姐的賜予啊!
毫無疑問,凡事從自利的角度出發(fā),在世間行走的教士,沒有理由不加入知識教,它的背景和生產(chǎn)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能帶來數(shù)之不盡的好處。而那些懷抱著崇高的理想,確實想要拯救和幫助的教士們——按道理,這些不容易被金錢和權(quán)勢打動的好人,本該是最堅定的信仰者,可在知識教面前,嘿,您猜怎么著,只要他們一熟悉知識教的制度,簡直就是冰消雪融,改信的速度可比利己主義者快得多了,而且那狂熱和堅信的程度,更是一般人都難以想象的!
理由呢,也很簡單,知識教的教會不收什一稅,不賣贖罪券這東西雖然已經(jīng)被禁止了一百年,但在一些鄉(xiāng)下地區(qū)還有人偷偷地賣類似的東西,也沒有任何對信徒的要求和懲戒,不存在什么內(nèi)部腐敗——即便有,程度也很輕微,沒有發(fā)苦役讓信徒們免費修教堂,所有這些會讓好人們無奈皺眉,不得不妥協(xié)的‘必要之惡’,知識教全都沒有!由莫祈平帶領的委員會成員,在謝雙瑤的要求下設計出來的,是前所未有的,完全利人,絲毫不考慮自我壯大,不作為統(tǒng)治補充,以所有信徒全都棄教而去為終極目標,違背常理的怪胎!它所誕生的全部意義,就是讓所有信徒盡可能地接觸知識,學會知識,培養(yǎng)學習習慣,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只是這樣而已!
對那些決心把一生都用來關(guān)懷他人,令眾生從苦難中獲得慰籍和解脫的,善良的好教士們來說,這樣的怪物……這樣的怪物……簡直就是完全揣摩著他們的胃口設計出來的,他們有什么理由不加入?有什么能阻止他們狂信?這些教士一接觸到知識教的真正教義,立刻就和著了迷似的,連研究東方賢人宗的幌子都不打了,馬上宣布自己愿意加入知識教,申請參加考核——而且,這些教士以清教徒為多,清教的教士,沒有一個不對知識教有強烈好感的,就算對清教仍忠心的那些,也非常憧憬知識教的核心理念,認為要把這些思想帶回去,推進教會的改革。
莫祈平倒不介意這些,改吧改吧,沒有生產(chǎn)力做背書,這一套學回去就是自取滅亡,知識教的建立,基石是無窮無盡的知識啊,他們能教信徒的知識可太多了,最初都是從信徒最急需的知識開始起步的,沒有知識寶庫做基底來吸引人,難道還到處教字母和算數(shù)來招納信徒嗎?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