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喪席冷清得多。昨晚的哭喊與熱鬧都散了,只剩幾個直系親屬在堂屋守著香火。黑紗在晨風里輕輕搖,紙灰落在地磚上,被人踩過,散成灰白的印子。
陳知b往常來得更早。她熟悉這樣的節(jié)奏——第一天的喧囂過去,第二天往往空出更多縫隙,正適合安靜地靠近一個人。
宋佳瑜今天穿了一件剪裁利落的黑sE大衣,頭發(fā)沒有特意打理,簡單束在腦后。她的手里拎著一只皮質(zhì)的公文包,看起來像是隨手從機場出來就可以去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的模樣。和周圍鄉(xiāng)親們隨意的羽絨服、棉襖b起來,她像一筆突兀的黑sE油彩。
她在靈位前安靜地鞠躬,姿勢筆直,動作簡潔,沒有中國式拖長的哭喊與絮叨,只是短短幾秒,便退了出來。她的表情平和,不失禮數(shù),卻顯得疏離。
陳知站在角落,注視著這一切。
她看得極仔細:宋佳瑜鞠躬時肩胛骨的角度,轉(zhuǎn)身時衣擺輕微的擺動,甚至她把公文包重新挪到左手時那一瞬的習慣X動作。她的眼神像一把靜靜的刀,表面溫潤,卻已經(jīng)在心里暗暗劃出路線。
“昨晚沒休息好嗎?”陳知走過去,語氣淡淡,卻刻意在她身邊停下。
宋佳瑜微微一笑,那笑容帶著一點“社交距離”的光澤:“還好。只是有點時差?!?br>
她的中文不生y,卻夾雜著輕微的海外腔調(diào),尤其在尾音上收得很g脆。她不是故意裝出來的,而是多年生活方式塑造的結(jié)果。
“你很早就來了?!彼渭谚し磫?。
“嗯。”陳知點頭,低聲說,“習慣了?!?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