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4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5。
在稅收方面,墨珣提到“王者之法: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yǎng)萬民也6”。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各地方上的實際情況擬定征稅的額度。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
至于宣和帝想要擴張版圖……墨珣又以荀子言論為例,提出“天下無王,霸主則常勝矣”這一觀點。
等第一題寫完,墨珣才得以抬起頭稍稍晃動了一下略微僵直的脖頸。
第171章
第二題比第一題可刁鉆多了:任誰都知道現(xiàn)在還沒有立儲,宣和帝此時問了個與太子、諸王有關的題,考生們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會陷入誤區(qū)。
墨珣將答完的卷紙放到一旁用鎮(zhèn)紙壓住,這才開始思考第二題該從何處著手。
他雖然曾在國子監(jiān)中與幾位皇子有過同窗之誼,可時間畢竟不長。他對幾個皇子的人品和才學也都是從別人那里聽來的,作不得準。而這樣一道題,并不是在問他們哪一位皇子更適合當太子。
“定分”一詞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簡單來說就是“確定名分”的意思。
因為宣和帝一直拖拖拉拉不愿意立儲,而朝臣們又持有相反的觀點,所以墨珣覺得這題確實不大好寫。反對立儲的話,殿閣那邊過不去;支持立儲的話,宣和帝那邊過不去……若是兩邊都想討好,最后可能兩邊都會落空。
首先不能說宣和帝老,只能是正值壯年。但又因為宣和帝壯年,所以不立儲看似也可行……
就很煩。
墨珣低著頭,皺起眉,盯著考題,手上卻沒有動作。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