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在彩云道就地提拔,職位超過在原處的速度,那也可以接受,只是那樣的話,就要在彩云道安家了。陶珠兒從未去過該地,也不知道自己會被分配到彩云道的哪個州縣,對于這條路的態(tài)度還是頗為冷淡的。只希望未來幾年,吃住上不要太受苦,工作也能順利開展——每天都吃肉,這個是不敢想的,能夠一天吃一個雞蛋,陶珠兒覺得就算是喜出望外,根據(jù)她自己的估計,其實這個也難,說不得自己的危險津貼,就得花在買高價罐頭上,但只要偶爾能吃上罐頭,這日子就算比小時候要好,她也還能接受。
她們這樣的工作,平時忙碌,吃穿住行需要自己花錢的地方也很少,偶爾去看個幻燈片,也花銷不了幾個子兒,陶珠兒工作幾年下來,已經攢了一筆不菲的積蓄,本來是打算在紹興買房用的,這會兒計劃有變,要暫時離開數(shù)年,陶珠兒就想著把這筆錢或者在羊城港買房出租,對未來也算是個幫補。
但這樣的話,她自個兒的錢不夠,最好還是要找人合伙,本來,牛均田是個很好的人選,但兩人這關系,若還合伙買房,那就有點耽誤牛均田在羊城港談親事了,要找別人合伙,關系似乎還沒到這份上,光存在銀行吧,雖不收保管費,但利息很微薄。
若要投資生意呢——吏目也不得經商的,這是個很大的限制,因為現(xiàn)在,買地這里有閑錢的人家很多,而買房也不算是最好的投資方式,很多人會選擇投錢去經商,甚至是合股買海船,乃至去大交易所買賣現(xiàn)貨的,若有眼光,收益其實都比買房收租要高得多。因為除了羊城港等寥寥地方之外,并不是說房租、房價就漲得很快,甚至很多地方會因為人口的流失,以及城市功能的轉移,房價立刻就下跌了。譬如說云縣,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價,在定都大典之后已經降了兩成了,還有繼續(xù)下跌的趨勢,這無疑是因為都城在羊城港建設完成之后,帶來的巨量人口遷出。
不過,不管是什么發(fā)財?shù)穆纷?,和陶珠兒都是無關,她是更士,為朝廷賣命,衣食住行都不用自己花錢,這代價就是她和近親都不得從商,她本人不說了,她的丈夫和未來的子女,都不能在紹興做買賣——如果她去羊城港,那就不能在羊城港做買賣,如果她做了州縣的首腦,那整個省道都不能從商,若是她最后做了省道級別的高官……那都到這一步了,限制只有更夸張的,基本就是一整個家族在全國范圍內都不能經商了,唯一的特例可能就是去立志城那樣的新辟之地,很多規(guī)矩在那里的確也不是很嚴格。
陶珠兒自認沒有做高官的大志,當然也不敢觸犯買地的規(guī)矩,她是不敢碰投資的,最后只好在紹興買了一間小院子,委托局里要好的姐妹為她出租,按年把房租匯入賬戶。又跑到市場上,雇傭了一個房牙子:
現(xiàn)在官營的中介所,差不多把房牙原本的業(yè)務給擠占了,有些房牙想辦法考入中介所做事了,有些則仍舊單干,只是在市場上發(fā)掘新的商機,比如專為那些外調的人家租售房產,或者為已出租的房子提供維護業(yè)務,譬如陶珠兒買下的小院子,房租是大姐為她收著,但房客有什么要求,比如瓦片脫落、房子漏雨,院子里的井要淘洗、鑰匙丟了、窗戶破了等等,就由房牙子來統(tǒng)一為他們解決,陶珠兒一年付給他一筆管理費,若沒有什么大事故,小維修都算在管理費里。
這樣應時而生的新職業(yè),在買地可謂是層出不窮,其中不少還很有賺頭,譬如托兒所,原本都是官營,還很少有人把孩子送去,都是習慣了自己照看,認為沒必要浪費這個錢,現(xiàn)在簡直是大行其道,街坊中三五家就有一所,把孩子送托兒所的觀念,簡直是深入人心,半年產假一結束,孩子往托兒所一送,自己兩夫妻恢復上班,在城市已成常態(tài)了。
甚至在村子里都有人情愿這么出錢送托兒所的,這在從前根本就不可想象——孩子往吊籃里一丟,該下地的下地,有哥姐的,讓大孩子照看一二,也就是了,何必浪費這個錢?可現(xiàn)在,托兒所深入人心之后,大家又自有一番道理了:孩子照看孩子,怎么也沒有成人周全,這村里的托兒所收費也低,不算是什么負擔,秋后農閑去做幾天活也就回來了,怎么說都是懷胎十月生的,難道還不希望孩子好了?再說了,哥哥姐姐平時也要讀書,現(xiàn)在又都分家了,也沒個祖輩照料,有時屋里真沒一個人的,不送托兒所,怎么能放心呢?
歸根結底,‘收費低、秋后農閑去做幾天活也就回來了’,這兩點緣由是最緊要的。越是做活機會多的村子,父母就越愿意把孩子送去托兒所,這樣,把托兒所的設置,和村落的經濟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標志點來觀察,在吏目中也就成了一個通用的小竅門了。
陶珠兒從紹興離開,登船西去之后,就開始很熱衷于觀察這個‘托兒所現(xiàn)象’,她從之江道去彩云道,是乘船自大江直接去敘州,從敘州換陸路大概走一個月的光景,到達昆明——這也是她和牛均田計劃中兩人最快的通信路線。另外還有幾條去彩云道的路線,耗時更久,路也沒有這條這樣好走,不是買地沿海的普遍選擇,只有一些當?shù)氐纳倘藭@么走——譬如說,很多夷族商人會直接從昆明去安南境內,從安南插到順城港口,轉海船去羊城港這條線路耗時相對是最短的,只是沿途道路難行,氣候渥熱、蟲蛇眾多,且安南境內正在交戰(zhàn),一般的漢人很少有敢于這么走的。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