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廂軍們,沿路開了許多眼界,可在這冷冷清清仿佛逐漸落魄,只是氣韻猶存的金陵,他們所感受到的是另一種別樣的氣息,這種凄涼、無奈而又堅韌的氣質(zhì),似乎是金陵的底色,在他們參謁大報恩寺時達(dá)到了高峰:大報恩寺的寶塔依然氣派非凡,雖然身份不夠,也湊不出香火錢,難以入內(nèi),但在塔基旁仰望高塔,見到那綠翠含蘊的青彩琉璃,在夕陽中熠熠生輝,注視著大和尚們抬著燈油,走進(jìn)塔門,在夕陽中,明瓦窗內(nèi),一盞盞油燈依次亮起,整座寶塔似乎由內(nèi)而外放起了光華,依然是非常震懾人心的景象!
正所謂:寶塔凌云一目江天,這般清凈;金燈代月,十方世界何等虛明。琉璃塔中,每層都有兩扇名貴的明瓦窗,在窗內(nèi)點上油燈,光彩透出,夜間便可做到真正的‘燈火通明’。這樣的高塔,讓人抬起頭都看不到頂,對于一輩子所見到最高的建筑物不過是京城使團超市的百姓來說,的確嘆為觀止,讓他們?nèi)滩蛔“l(fā)出一聲聲的嘆息。
“這可算是華夏第一高塔了吧?”
“極高!竟還都用的琉璃,太奢靡了!”
“便是買地怕也沒有這樣的高樓!使團超市當(dāng)沒有這么高的!想看個頂,幾乎要翻過去跌一跤了!”
“瞧著是沒有,這個更高不少了!”
“這就是所謂的‘大報恩寺點仙燈’么!”
“也不知道羊城的大圖書館,能不能相比……”
樓高百丈,在琉璃塔這里不是個夸大的詞匯,雖然不知具體多高,但當(dāng)真是高聳入云,讓人心旌搖蕩,直呼此行不虛。眾人都認(rèn)為,琉璃塔足以壓住金陵這一日暢游的陣腳,讓人打從心底嘆服大敏的能工巧匠,為這樣的名勝居然誕生在本朝,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可是,這樣交口的稱贊,在離開報恩寺之后又很快地單薄了起來,人們興奮的議論之聲又很快平息了,因為他們再一次地回到了大報恩寺殘毀的廟群之中:大概數(shù)十年前,廟里發(fā)生火災(zāi),把殿堂燒毀了百十間,自那之后,一直沒能籌到銀子重修起來,大報恩寺的庵堂由此殘破。
有些地方簡直是殘垣斷壁。只有琉璃塔附近的大殿還算完整,雖然僧眾在那處開了新的山門,但過往游人回城還是要從廢墟經(jīng)過,所見這些年代久遠(yuǎn)的殘屋,也不免唏噓,仿佛透過了這些舊屋子,見到了敏朝國力的稀薄,畢竟,這是琉璃塔所在的地方,居然連這里都重修不起來了,可見……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