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提及的詞,土司少爺也有些反應不過來了,至于史書,這個詞他完全沒有聽過,商人用的是徭語——徭話比較復雜,但和喵族的土話有許多地方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詞來用,但是,西南百族雖然語言各異,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沒有屬于自己的通用文字,因此,和書籍相關的詞匯,也就完全不存在于他們的語言之中。
土司少爺經過仔細的解釋,才知道原來廣府道的同族人,學會了這種叫拼音的東西之后,就可以用拼音來記下自己的話語,如此,便有了把東西記載下來的能吏。他一時間不禁很詫異——這件事當然不算是壞事,也不是說就令人反感,但是,很顯然這是從前的中原官府完全不會去做的事,因為這對官府似乎并沒有什么很直接的好處。
“族譜……史書……”他琢磨著這幾個字眼,很是新鮮,“聽起來似乎不壞……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什么?”
“還有是一些種田的事情,買活軍可太喜歡種田了?!毙猩逃行┎灰詾槿坏卣f,“但他們種田的辦法,我們不能用,因為他們的稻子產量雖然高,但必須每年都買他們的種子,這一點事先是多次講明白的,所以,我們也不敢把他們的稻種帶回老家來販賣。”
一說到種田的事情,土司少爺立刻就來勁了,他剛剛直起腰來仔細地要聽聽買活軍是怎么種田的,但一聽說要每年買新種子,自留種是不能用的,產量會下降,便立刻松了勁。
“那可不行!”少爺說,“我們這里并不是每年都有人來的,如果今年買了新種子,明年不來賣,該怎么辦呢?如果外來的種子,不適合本地的氣候,產量變差,又怎么辦呢?還是自己留自己選的種子最好了!”
喵族人是最喜歡種田的,尤其喜歡種水稻,他們的話可以視為西南百族對新稻種的態(tài)度了,客商們也深以為然,“可不是?誰知道什么時候山崩了,如果幾年都出不去了,該怎么辦?”
所謂的出不去,自然是無法大規(guī)模的運貨,至于人總是可以走小道的。不過總的說來,西南的生番多數都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他們只和本族人做生意,平時多數隱匿在山間,往往依賴一個大土司的保護,也向他饋贈一些錢財。居住在深山中,除了本族商人、土司之外,和外界的往來非常少,經常一年也沒有一個訪客,雖然和安南地區(qū)還在刀耕火種的占人比,他們的種田技術要更發(fā)達一些,基本已經能夠定居農耕,但生活得還相當的原始,可以說是自給自足,對于一些附近有鹽洞的部落來說,甚至可以完全不和山下往來,中原的大王怎么換,和這些土人的確一點關系也沒有。
但這并不代表他們的生活沒有受到買活軍的影響,只是他們未必知道其中的聯(lián)系而已,客商們很快就舉了另一個例子,“你們知道為何這幾年都沒有戰(zhàn)事了嗎?山里很少有外來的族人落腳了?!?br>
“因為什么?是祖先的保佑嗎?”
“當然并非如此!而是驃國受到了買活軍的影響!”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