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特科生是公認享福的,無須在那號子里苦捱,有道是‘袖手如神仙,往來彩云間,晨起拂輕霧,暮歸帶晚霞’,這打油詩據(jù)說便是某個考官,看了特科考生輕松自在的樣子,有感于自己讀書時在號子里考了多年數(shù)十場,方才脫離苦海的坎坷經(jīng)歷,脫口而出的贊嘆。
與之對應的,還有一首打趣正科考生的順口溜,也是他編的,所謂‘袖手如神仙——只有袖子了,往來彩云間——活氣兒冒的,晨起拂輕霧——做飯燒爐子,暮歸帶晚霞——準是個臭號’!
所謂只有袖子,便是說科考入場,搜撿嚴格,要脫去全身衣物,只穿上下單薄里衣,讓搜子來查看身上所穿的衣服——這時候倘若穿夾衣這是自討苦吃,為了預防夾衣中混有小抄,搜子要把衣服剪開,內(nèi)瓤全都掏出檢查,這搜子又不是專業(yè)裁縫,還給你的時候很容易就出現(xiàn)衣不蔽體的情況,所謂只有袖子了,衣服都沒了,那便是打趣正科搜撿的嚴格。
往來彩云間,冒的是活氣兒,也是對應上一條,特科考生,穿著棉襖暖暖和和的,可正科考生因為只能穿單衣入場,三月里天氣又是寒冷,倘若遇到倒春寒的天氣,而又沒有棄考,體弱一些的考生,呵氣成濃霧,在號子里緩緩氤氳,可不真是活氣兒聚成的彩云嗎?還真有不少體弱的舉子,考完出來大病一場,人都要沒了的。說是活氣兒冒的真一點不夸張。
至于晨起拂輕霧,這也是正科特有的現(xiàn)象,一住三日,他們不能總喝涼水,所以每日早上都要掏錢請巡場的送炭火過來,熱飯喝水。但特科因為每日早出晚歸,便不必在場內(nèi)吃飯,吃完早飯進去,考完了出來即可。
最后一個臭號,也是特科不必消受的,特科考生少,大多人也不在考場中上廁所,尤其是女考生,因為不查夾帶,還有自帶小恭桶小痰盂的,也就不存在正科考試中,設在每條夾道盡頭,和眾人便溺大缸為鄰的臭號了。這臭號的考生幾乎都是必不中的,出去之后大病一場也是常有的事。特科能夠避開這一點,著實是讓正科的考生們又羨又妒,難怪以考官之尊,也做出這一首打油詩來促狹了。
便是京中不少人家,看到這特科的輕松自如,都是回家傳說起來,道,“家有體弱的少爺小姐,還是讓他們來考特科好些,考不中那便是不中了,總比考正科一般,下一次科場猶如脫一次皮來得好?!?br>
也不乏有人家深以為然,從此強迫自己的孩子改了志向的,不過,此時聚在貢院前的考生和家長們,當然也不如旁人看來那樣的輕松自如,不少家長都握著兒女的手細細叮嚀,又是約定了一會在哪兒碰頭,“便是做不出也不要緊,第一次開科,咱們便當是來考著玩玩的,我心肝兒可別走丟了才好?!?br>
“姆媽,你說的這是哪里話來!”
剛剛十二三歲的小女兒,在嬌養(yǎng)一些的人家,可不就是如此呵護的?也幸虧不必留宿貢院,否則這一次她肯定是不能參考的。貢院門口不乏這樣的錦繡嬌娥,紅著臉一邊安撫家人的情緒,一邊好奇地左右張望,打量著家外的光景:這一看,就是跟著家里請的特科老師學的,或許還是蹭了兄弟們的課程,因著開考女特科的緣故,也是感到好奇,便求了家里人讓她試一試,便是考中了,也未必會出來做官呢。
這便是朝廷開特科的好處了,任何一個東西,不論怎么歪風邪氣的,和一貫的家風不符,但只要是朝廷開設的,總似乎披上了一層金箔,哪怕是最老成的家長也會轉了口風。雖說真正最古板的人家,女兒連特科的科目,都是接觸不到的,但朝廷開設女特科,對于京城一帶的女眷來說,在風氣上總是進一步的開明起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