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些的想法更□□——在泉州拿不到好的職位,去南洋做個教書先生,做個小吏目,總是能考得上了罷?
總之,人齊了是容易的,也多少都有些積蓄,可以湊錢買物資,但船還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樣長途航行,川資必定非常昂貴,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支付得起的。
因此,二人坐在一起商議了半日,覺得光靠自己,還是無法成事,便約了第二天去衙門里問問,有沒有什么惠民的政策,能夠照拂一下他們這些愿去南洋闖蕩的‘光復(fù)團’。
第352章特長是走遠路
“想去南洋闖蕩的,這里排隊登記,都帶了炭筆沒有?”
“帶了,帶了。”
“沒帶的到這里來買,一文一根,或者自己借一下,把表給填了!”
一大早天剛亮,云縣衙門之前就已經(jīng)是擠擠挨挨排滿了人,上百人擠在一起,天氣還不算太熱,各自都已經(jīng)是一身的細汗,不過這怎么也比烈日當空時再來辦事要好些,這段時間,云縣衙門也采用夏令起居,早上提早上工一個時辰,六點開始上班,等到中午十一點便下班了,到下午三點再來辦公,晚上六點再下班。
尤其是這些在露天地里填表的人,如果不是一早來,恐怕是要中暑的,這些漢子們多數(shù)都穿著背心、麻短褲,趿拉著草鞋,剃著短短的寸頭,在額頭上扎了一個毛巾包的幞頭,這是買活軍這里力工特有的一種裝束。不過,外頭的力工可不像這兒,一個個都能讀會寫,至少也學(xué)會了寫拼音,漢字的話,過于復(fù)雜的不會,被簡化過的一二三四,也能蹩腳地寫出來。
表格是油印出來的,油墨還沒有全干,拿在手上,一不留神就是個黑指頭,人們紛紛蹲了下來,彎著腰,用手托著表格吃力地填寫著,有些有先見之明的人,帶來了寫字用的墊板,這下可成了紅人了,這薄木片被周圍人爭相借用,“快,寫完了借我使使!”
名字、住址,文化程度,籍貫,這些都是必寫的東西,大家也已經(jīng)很習(xí)慣了,那些到云縣來做工的農(nóng)戶們,地址要寫兩行,一行是在云縣的住址,一行是老家的常用住址。此外,還有此時從事的職業(yè),具備的技能,這些東西都是有固定格式的,掃盲班中一堂很重要的課就是教人填表。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