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閑篇,莊子坐在最外,很小心地看管著人們的行李,不讓它們從沒遮攔的后稍掉下去,他眺望著遠處一彎淡灰色的路,那里逐漸出現(xiàn)又一輛馬車,里頭坐的似乎是六個女娘,買活軍這里單獨出行的女子越來越多了。
天氣逐漸熱了起來,風也變得熱了,水泥路上的塵土有些嗆人,徐地主老道地拽出一條毛巾,用水打濕了松松地圍住口鼻,莊子也趕忙從自己的行囊中拽了一條毛巾出來,幾個乘客夸徐地主經(jīng)驗老道,徐地主有些得意地說,“常出門的人,隨身帶一條手巾是再不會有錯的,天熱,那就沾水圍在脖子上,隨時擦汗,天冷,那就在頭頂做個裹巾,總之沒有用不上的,只一點,要常洗,否則發(fā)灰起膩那就不好看了。”
他們在一處茶棚停下來吃午飯,莊子是帶了自家做的玉米卷餅來,用個小竹簍裝著,上頭搭了兩層厚紗布,還有一個花卷,兩個熟雞蛋,兩個頻婆果,三四根黃瓜,這是預備著給徐地主一行人分著吃的。
徐地主他們也帶了飯:梅干菜做的光餅、咸肉粽子、用竹筒裝著的生米,里頭有腌菜、雞蛋、肉糜,請茶棚掌柜塞到灶頭里,大家喝一碗茶,等車夫飲馬喂馬回來,竹筒飯也燒好了,打開來熱氣蒸騰,香味四溢,大家都夸好巧思。
“出門在外,怎么能不吃一點肉呢?”
徐地主容光煥發(fā),捻著胡茬子神氣地說,“俗話說得好,窮家富路,我們在家哪怕吃糠咽菜,出門在外也是一定要見葷的?!?br>
他的這一套理論引來大家贊成,因為竹筒飯實在是香得過分了,可惜份量不多,徐地主拿半個竹筒飯和莊子換了一卷餅,莊子洗了黃瓜來,客氣地讓那幾個大漢,他們都不吃,在茶棚里叫店家下兩碗面,要加雞蛋,“不得了,不得了,不吃點熱飯熱菜,擋不牢這香氣!”
可以看得出來,他們的手頭也是很松快,這些漢子都是田師傅,要去雞籠島受培訓的,田師傅是農(nóng)民中最有錢的一批人,本事也最大,因為他們不但要會種田,還需要一些行走江湖的經(jīng)驗。
這些漢子吃的咸菜面很快就端上來了,加了濃濃的蛋花,一碗端上來香氣四溢,這還不算完,還要從懷里掏一個茶葉蛋出來,泡在湯里吃,車夫自在一旁和茶棚主吃午飯,一碗地衣炒蛋,一碗拍黃瓜——黃瓜西紅柿是新鮮下來的,現(xiàn)在很廉宜,茶棚后就種了黃瓜秧子,一文錢一根,幾個漢子一手操著黃瓜,嘎吱嘎吱的嚼著,一邊呼嚕呼嚕的吃面。
“了不得,都吃得這樣香!”
后頭的女娘車子們也到了,下來了五六個膚色黝黑的女娘,比男人又多了幾分精細,她們都戴著斗笠,斗笠上綁著紗布防塵,一上午行程下來,紗布已經(jīng)泛黃,一下車大家就立刻去搓洗紗布,攤在斗笠上晾著?!袄习?,涼茶來個兩大碗!”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