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民間裹足的人幾乎百中無一,裹足的基本都是富戶、讀書人家的子女,而且像沈家這樣的人家,是不會允許女兒殘害肢體,去裹什么折骨纏的,那多是伎女才裹的。但即便如此,纏足也還是有一些影響,沈曼君是到了這里才知道,原來她不能久走,也不能抱孩子站太久,否則足心疼痛的毛病,叫做‘足弓塌陷’,是她這種裹長腳很常見的后遺癥。
在買活軍這里住得久了,百姓們似乎都漸漸會有一些改變,至少是變得更加務實。沈曼君在吳家也要做家務,當然更要哄孩子,這個毛病對她是很大的困擾,因此她便萌生了想要放足的念頭。吳先生也欣然同意,他對這種東西本沒有特別的執(zhí)著,不過為難點還是在于診金,他們在這里因為工資減半,還要交房租,存錢還給王家,手頭實在是很緊張的。
錢,想要錢,這大概是沈曼君一生人以來最想要賺錢的一段時間,而讀書人賺錢的途徑是什么?自然,第一個會被想到的……無疑就只有考試了,掃盲班考第一是沒有籌子獎的,只有一些文具,但在全縣統(tǒng)考甚至是幾縣統(tǒng)考中,若取得第一,會有不菲的獎金,一般能有五兩到十兩之多。沈曼君便是抱著這樣的渴望參加了考試,并且考到了十縣第一名,得到了十兩的獎金,她們立刻就還上了王家的欠債——讀書人真不喜歡欠錢,并且狠心給兒子買了一個炸雞腿吃,隨后又去醫(yī)院咨詢了放足的事情。
像沈曼君這樣的情況,不需要抓藥,也不需要做手術,但要穿特制的矯正鞋,放足后要做一些康復訓練,年紀輕一些可以恢復得很好——沈曼君還不到三十歲,在買活軍這里居然算是年紀輕的,所以她這一陣子的確感到走路得勁了不少,也不再疼痛了。
這是個很可喜的變化,他們現在的欠債,就只有孩子的醫(yī)藥費了,也只剩下一兩不到,再一個月就能還清,這時候何時歸鄉(xiāng),沈曼君也不知道,因為還要攢路費,但她的確已經很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們了,雖然……云縣這里也不是一無是處,但沈曼君還是能感到,這里不是她的地方,她要比丈夫更強烈地想回到屬于自己的地方去。
可就在現在,事情突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六姐漏夜召見,為的是什么事呢?沈曼君完全想不出來,她也因此陷入了緊張和焦慮之中,丈夫感受到了她的情緒,體貼地陪伴著她,直到那個傳信兵再次前來,把她帶到了校門口,在那里他們遇到了徐先生、李先生和張家少爺——并且迅速地攀上了人脈,不止沈曼君,就連吳老爺都放松了許多,雖然徐家人非常的低調,但大家都知道徐先生在六姐跟前很有面子,買活軍特意去將他們搶掠過來,是為了修一部新歷法,吳老爺抓緊一切機會好奇地打探著傳聞的真假。
“或許也不是編造的呢。”徐先生的回應是很積極的,他讓吳老爺放心,他一定照應吳太太,而出于對父親故友的信任,沈曼君終于放心得多了——徐先生還責怪他們怎么不上門走動呢,看來徐家人在買活軍這里的確很有地位。
“平日里忙于生計,也是面嫩,便失禮了,還請世伯寬宥?!毙煜壬诔臅r候,與父親曾在奏章上互相聲援,這在此時是很緊密的關系,沈曼君聽說徐家人在此,沒有上門拜望的確是要請罪的。
這般相認下來,她終于有心情探問了——自己和另外幾人唯一的共同點,便是家族都有一定的文名,紹興張家,他們也是聽說過的,難道謝六姐召見他們,是終于想要大興教化,甚至是重開科舉,網羅江南讀書人的心了嗎?
“恐怕不是?!?br>
沒想到徐先生等人很快便苦笑著答道,“以我們的猜測,此事或許和報紙有關——不過,六姐為何召見沈太太你,老朽等也都是一片茫然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