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墨呂布的“求賢令”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頒布天下。
“不問德行,唯才是舉!凡通曉軍政、農工、水利、算數(shù)……有一技之長者,皆可來投,量才錄用!”
這道命令,如同在講究門第、品行的東漢末年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千層浪。主流清議對此嗤之以鼻,認為呂布此舉是敗壞綱常,與“舉孝廉”的祖制背道而馳,乃亂政之舉。
然而,對於許多身負才學卻因出身寒微、或不屑於沽名釣譽而郁郁不得志的人來說,這無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下邳城新設的“招賢館”,一時間竟也門庭若市。前來應徵的人三教九流,五花八門。有落魄的讀書人,有手藝JiNg湛卻地位低下的工匠,甚至還有懂得天文歷法的方士,JiNg通醫(yī)術的游方郎中。
陳g0ng初時還有些擔憂,覺得來者良莠不齊,恐難大用。但蕭墨卻不以為意,親自面試了數(shù)人後,定下了一個簡單的規(guī)程:分門別類,現(xiàn)場考較。
識文斷字、通曉政務者,考其經義策論雖不重德行,但基本行政能力需有;擅長工匠技藝者,當場給予材料,限期完成指定物件;JiNg通算數(shù)者,則出題演算;甚至連醫(yī)者,也需辯證施方……
這套簡單粗暴卻極其實用的“考核”方法,雖然簡陋,卻隱隱有了後世科舉的雛形。雖然錄用者十不存一,但能通過者,無一不是有真才實學之人。這些人被迅速填充到新設立的“匠作大營”、“屯田司”、“水利監(jiān)”等各個部門,極大地緩解了蕭墨麾下行政和技術人才緊缺的局面。
這一日,招賢館來了一名特殊的年輕人。他衣衫略顯陳舊,卻漿洗得十分乾凈,面容清臒,目光沉靜,自稱來自潁川,姓杜,名襲,字子緒。
負責初選的官吏見他氣度不凡,不敢怠慢,引其面見主持此事的陳g0ng。
陳g0ng聞聽來自人才輩出的潁川,頓時打起JiNg神,與其交談。一番問對下來,陳g0ng心中暗驚,此人不僅對經典有自己的見解,更難得的是對實務、對天下大勢有著清晰的認知,言談間格局開闊,非尋常腐儒可b。
“杜先生大才!”陳g0ng贊嘆,不敢擅專,立刻引其前往刺史府面見蕭墨。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