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些東西是獻王留下的~”
張門治此言一出,鷓鴣哨和陳玉樓本就凝重的臉色瞬間變得更難看了,那藍色蟾蜍來歷不明,若真是出自獻王便更加棘手了。好在楚門烈一向不通察言觀色,一伸手便將那皮囊從銅匣子里撈了出來,甚至還晃了晃掂了掂。
“聽這動靜像是骨頭?!?br>
楚門烈說著便將皮囊交給了封門仙,那皮囊看起來鼓鼓囊囊的,其實并不重,囊口用獸筋牢牢扎著,一時難以解開。封門仙掏出貼身的藏刀將獸筋挑斷,整個皮囊瞬間三開,里面登時露出一大堆散了架的白骨,其中有三只頭骨,乍一看倒像是人骨。
“這是猿猴的骨架,共三只,只是這袋子里為什么裝著猴子的骨架?。俊?br>
封門仙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一堆白骨中翻檢。皮囊里除了白骨,還有一些飾物,有穿在金環(huán)上的獸牙,還有散碎的玉璧,最顯眼的是一個黑色蟾蜍的小石像。張門治撿起一串金環(huán),又取過一只頭骨細看了看,便道:“這是夷人給山神造像配戴的飾品,這些不是普通的猿猴,是山魈?!?br>
鷓鴣哨聞言搭眼一瞧,只見袋中的白骨形狀奇特,頭骨大,臂骨長,腿骨短小,若說是孩童的骨骼吧,牙齒又對不上,由此可見絕非人骨。古籍有載,山魈身材矮小,長臂似猿,黑面白毛,張門治生在滇境,又常在山間林中打獵尋獸,他既然言之鑿鑿,那這東西八成就是山魈。
傳說山魈能通人言,可于山中行風(fēng)布雨,古人常常將其誤認為是山精或者山鬼。然而銅匣子里為何裝著三幅山魈的骨骼,卻又讓人實在難解。
藍蛤蟆,山魈骨,各個匪夷所思,眾人無奈之下只能將目光轉(zhuǎn)向銅匣子中最后一件器物——一塊鵝蛋大小的、臘封的玉石。
那臘封破損了一塊,露出了底下的玉石,在磷筒下顯得十分晶瑩光潤,端的是極佳的美玉。陳玉樓有心將臘封燒化,無奈他們這一行人在水洞終于已經(jīng)浸了一天一夜有余,身上的火折子早就全泡透了,連生個火都難,因此只能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將蠟層剝落。
然而陳玉樓怎么也沒想到,那看似珠光寶氣的美玉居然只有一層,在他剝落臘封的時候便也跟著碎了。被剝落晶瑩的玉殼上刻著一些圖案,有龍虎百獸,還有神山神木,有明顯的圖騰化痕跡,尤其是那險峻陡峭的高大山峰,氣象森嚴云封霧鎖,似乎就是遮龍山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情景。
細看碎掉的玉殼,陳玉樓終于后知后覺——原來這玉卵并不是天然的,甚至連玉料都不是整體的一塊,有明顯的拼接痕跡,且都是老玉。上面的圖騰圖案也十分古樸,帶著強烈的遠古少數(shù)民族色彩,圖中有一部分在神山下的狩獵場景,其中所用到的武器竟都是石器。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