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雮塵珠狀似人目,格薩爾王的《伏魔經(jīng)》中也明確記載了這一點。鷓鴣哨的心狂跳了一陣,隨后陷入了近乎冰冷的沉寂,那大概是一種類似近鄉(xiāng)情怯的感受——苦尋一生之物盡在咫尺,此行只許勝不許敗,可獻王如此狠毒,他真的能拿回雮塵珠嗎?如果他失敗了……
這廂鷓鴣哨還沒回過神來,那廂陳玉樓卻已經(jīng)開始研究那副“黃金面具”了,他見多識廣,莫說是秦漢古物,便是夏商的都見過不少,鑒寶是他的長項,此刻施展起來,定要讓眾人心服口服才肯罷休。
“滇境崇尚巫術(shù),和中原風(fēng)情不同,古王有大祭司,依在下愚見,這必定是大祭司主持祭典時所用的面具。面具上的這些玉飾都是活動的,使用的時候,配戴面具者可以把這些青白玉從黃金面具上取下來。”
陳玉樓的話足以服眾,唯獨有一點叫人難解——那黃金面具頭上有龍角,嘴似虎口,兩耳成魚尾,顯得非常丑惡猙獰,不像是任何一種祥瑞之獸,反倒無端端地讓人看了寒毛直豎,可誰會刻意選惡獸做圖騰呢?
再說那龍虎短杖,此物是用青色厱石磨成的,色近石青,與民間的搟面杖長短相似,微微帶有一點弧度,一端是龍頭,一端是虎頭,二獸身體相接的地方,就是中間的握柄。獸首雕刻的花紋形態(tài)古樸,缺少漢代藝術(shù)品的靈動,卻散發(fā)著一種雄渾厚重的氣息,看樣子至少是先秦之前的古物。由此可見,這東西雖然出自獻王大祭司的棺槨,但卻比整個漢代更加古老。
蛇——蟲谷水道中是蛇,大祭司的棺槨里也是蛇,鷓鴣哨不由得想起田豐在白絹陵譜上留下的話。
“這所謂的蟲谷山神,會不會就是一條蛇?”
然而鷓鴣哨此言一出,張門治和丘門星這兩個云南本地人卻率先搖了搖頭。
“魁首怕是想岔了,云南一境從未聽說過以蛇為神的,硬要說的話……”丘門星話說一半便止住了,此人不愧是段水歧的弟子,吊人胃口有一手的。
可其實并不是丘門星有意吊人胃口,他方才見了那黃金面具,心中便有些猜測,可他在綠春宮一向不算聰穎,因此當(dāng)著段水歧的面不敢胡說,豈料段水歧居然接著他的話說了下去——
“如果非要猜這山神的身份,老身倒是更傾向于蛙。”
在云藏交接的地方,有一個特殊的民族——納西族。納西族是云南的土著,至今都保持著母系氏族的傳統(tǒng),在這種傳統(tǒng)下,男子幾乎可以淪為了播種的工具,他們沒有父職,也沒有父權(quán),除了勞作幾乎一無所有。也正是在這種文化中,“青蛙”成為了吉祥物。
東巴經(jīng)《自然神的來歷》中說:“五方五地的自然神都出自金黃色的巨蛙的卵中?!痹诹硪槐緰|巴經(jīng)《白蝙蝠取占卜經(jīng)》中說:“由于金黃色的巨蛙吞食了白蝙蝠從天上取來的占卜經(jīng)書,被上天的神射手將其射死,從而形成了“巴格圖”。類似八卦圖,是用于占卜和推算方位、五行、九宮、天干地支等的。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