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人絮絮叨叨地說,鷓鴣哨馬馬虎虎地聽——他說黃連山有熊,他們遇到了,可那熊小的很,也不會擾人,跟個家畜差不多;他說林子里有很多和猴子,還有各種顏色的鳥,大小不同的羚羊,若不是丘門星攔住不讓他捕,他定能捕回一頭斑羚來;他說他還看見了鹿,一頭會泅水的鹿。
綠春宮的酒醉人,老洋人大概是吃醉了酒,說起話來沒完沒了,鷓鴣哨聽得心煩,耗盡了耐心最后也只能讓他閉嘴。倒是花靈不聲不響,一個人坐在篝火最亮的地方分揀草藥,看來黃連山一行讓她也收獲頗豐。
陳玉樓似乎對小黑很好奇,將自己拾來的那一筐菌子幾乎都喂給了小黑,待小黑逐漸放下了警惕,他和花瑪拐便一左一右坐在小黑身邊,兩雙手摸頭的摸頭,拍背的拍背,而小黑則嘴里咕咕嘎嘎的,仿佛對陳玉樓的殷勤十分受用。
雖是同出一門,可丘門星和張門治卻明顯比玉樹宮的幾人更活潑瀟灑。待天完全黑了,其他人還在喝酒敘話,張門治卻自顧自地在篝火前跳起了舞,一邊跳一邊唱——
“請得神靈萬物復(fù)蘇春神下凡,十二仙女撒花人間,四季五谷辛勞耕作,播種一粒收三斗,播撒一斗收滿倉?!?br>
是儺舞,中原大地上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qū)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千年之前,楚地巫儺文化盛行,《辰州府志》有載:“十月朔日剪紙衣,具備酒肴敬土地……是月望日農(nóng)家祀土地神、五谷神,曰跳香……”由此可見,跳香祭神是楚人“重祭祀、信神靈”的文化延伸,主祭土地五谷神,同時敬奉儺公儺母,其目的是慶祝當年五谷豐登,感謝各方土地五谷神神靈保佑,風調(diào)雨順。祈求五谷神驅(qū)邪祛災(zāi)、六畜興旺、人丁安寧。張門治乃黑苗中人,對此道頗為精通,他身形纖細,跳起舞來更勝胡璇,歌聲亦引人入勝,讓人聞之欲醉。
“大富人家敬土地,刀頭一碗酒五巡,中等之人安土地……人間五谷年年種,化身變形狗尾身。”
古老詭秘的歌舞跨越千年,在月下的篝火前如泣如訴,在絕境中仰望蒼天渴望庇護似乎是人的本能,眾人沉默了下來,林間一片寂靜。天下興亡多崎嶇,江山代有才人出。世情如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普羅大眾仿佛世間的棋子,生死無人在意,存亡輕于鴻毛。存亡之際,眾生除了自救,就只能仰天長嘆了。
終于,張門治舞累了,他癱坐在地飲了幾杯酒才緩過神來,緋紅的面上露出詭譎的笑容——
“小師妹,我們就要入獻王墓了,你怕嗎?”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鷓鴣哨一直覺得張門治對他和陳玉樓興趣寥寥,唯獨是對封門仙十分親近,可從前在玉樹宮他就誤判了楚門羽的心思,因此也不敢篤定,只能一遍一遍地說服自己:張門治和封門仙同為青囊派中取靈物內(nèi)寶的門徒,少不了有些心心相惜,僅此而已。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