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金元子,就是為了那本伏魔經才身受重傷。我苦研數載,終于明白了雮塵珠和紅斑詛咒的關系??浊心募保乙欢ㄅc你說個明白?!?br>
原來這所謂的伏魔經,就是格薩爾王身邊的文書對他一生征戰(zhàn)的記載。格薩爾王鏖戰(zhàn)一生,降服了藏地一百五十多個部落,其中多得是占據一地自立為王的小部落,也偶爾有妖魔鬼怪出現。唯獨這雪域魔國不同,居然占去了全書叁分之一的篇幅。
這伏魔經又有規(guī)章,第一篇必然是剿賊檄文,便如同當年陳琳為袁紹寫的《討賊檄文》。藏漢雖然民風不同,但格薩爾王烈烈戰(zhàn)神,自然知道師出有名的道理。這其他部落的剿賊檄文,無非是說某個部落苛待人民,民不聊生,不尊善行種種。偏這雪域魔國的剿賊檄文不同,里面竟詳細記錄了魔國大肆搜捕藏人以祭“蛇神”,希望得脫輪回的邪門妖道。正是因此才引得蓮花生大士和雪域萬軍聯合驅魔,以尊正道。
伏魔經中記載,魔國前人不知道從哪里得來了一件寶物法器,形狀如同人目。這些前人知道此物難得,卻不識關竅。他們算得昆侖是天下龍脈之尊,所以一路遷徙至藏地。驅使奴隸,綁架藏人,讓他們在昆侖山腹中修建魔宮,建立起巨大惡羅海城,并且開始大肆祭祀。此脈尊鬼母和魔國主祭司,迷信“鬼眼”之說,魔國附近的若干國家,無數的百姓都淪為了蛇骨祭品。魔國中的祭師大多善于驅使野獸和昆蟲,各國一時間難以對敵。
“那魔國確有高人,識破了行境幻化的關竅??墒撬麄兣c密宗又不通,以為行境幻化可以重啟輪回,以得永生。卻不明白如此做法,只能大致復原遠古先賢的記憶,并不能憑空造物,更不是什么輪回之法。”云水衣嘆到。
魔國瘋狂地祭祀,他們驅使妖奴,研究痋術,篩選鬼母,如此瘋狂行徑。終于引得格薩爾王與蓮花生大師攜手,派勇士潛入魔域,將那寶物法器用計奪走,破了行境幻化的法門。此后魔國的主城惡羅海城毀滅,雙方力量立時發(fā)生逆轉,聯軍以百萬雄師之軍掃蕩了妖魔的巢穴。
此戰(zhàn)除了伏魔經以外,也在藏地天授說唱詩人的口中傳唱至今。
“伏魔經上說,聯軍攻入魔國,親眼見他們大肆祭祀,不顧人命。竟將妙齡女子選來,烙上魔眼印記當做奴隸豢養(yǎng),到了歲數只要沒有身帶’鬼眼’的,就悉數剜眼喂蛇,端的無道。而那雮塵珠,大戰(zhàn)之后就落在格薩爾王的手中,伏魔經說它’像玉不似石,似金不是金。如人目,有瞳有瞼’?!?br>
鷓鴣哨聽得此言,竟癱坐在椅中,這玉樹宮本就是格薩爾王的藏寶洞,如此說來,這雮塵珠豈不是存在此地千年!偏偏這青囊一派是和摸金校尉合力破了此寶藏,如果當年有搬山門人在此間,他們豈不是早就得了那雮塵珠!世間造化竟如此弄人,尺寸之差,竟得如此因緣!
“我知魁首所想,但請魁首寬心些。一來格薩爾王破魔國之時,扎格拉瑪一族還沒有到先圣山,更沒有身負詛咒。二來,伏魔經上有言,魔國在藏地四處挖掘,就連我們所在的這個洞府,也是他們驅使奴隸不顧生死而挖得的。格薩爾王大破魔國之后,認為此洞不祥,已經沾染了妖邪鬼祟,這才將一應珠寶法器存在此洞中,希望以佛寶之力壓制妖邪。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將這天下僅存一部的伏魔經埋在此間。”云水衣知他心中所想,便寬慰他道。
“藏地獨尊佛教,對其他教派難免看低。但尤其是對邪門歪道,可以說是各個痛恨。這雮塵珠流落中原之后雖然被歷代皇帝視為重寶,但恐怕在藏人眼里,是污穢不祥之物,恨不能一朝毀去,根本不可能視為什么寶物。因此,說不定在格薩爾王生前就遺失了。”
“師兄,祖師婆婆說的對,恐怕藏人不可能將此珠深藏入佛教寶洞,師兄莫要鉆牛角尖啊?!狈忾T仙見鷓鴣哨面色沉重,便也出言相勸。
“師父所言,皆合情理,但是似乎還沒有聽到詛咒之言?!狈庥耒I追問道。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