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周答應(yīng)了一聲就退下了。
王朗湊了上來,說是有來自東州的信件,林清接過信看了看,落款是徐無眠??赐晷?他笑著將信燒了個干凈。
就在林清出了林府,前往兵部衙門的時候,城東的一家唱昆曲的戲樓里,一名身著紅衣的清雋少年搖著一柄山水畫紙扇,一腳踩在木凳上,一手摟著一名嬌香溫軟的戲女,面對一眾藝伎和來找樂子的浪蕩少爺們侃侃而談。
“嘿,你們說,這知行合一,是先有知,還是先有行?”
“當(dāng)然得先有知咯!”一名華服公子搶先答道。
“錯!你看你就是沒去忠王府上聽過程圣人講學(xué),所謂知行合一,就不論先后,知在行中,行也在知中,正所謂‘為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鄙倌甑靡獾?fù)P起下巴,手中紙扇直搖,揚(yáng)起鬢間一縷黑發(fā),眉眼間顧盼神飛,頗有神韻。
殊不知,這場辯論被一處幽靜包廂內(nèi)的品茶之人聽到了耳里。
“不對,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一人叫道。
“你這是搞學(xué)搞顢頇了!”少年揚(yáng)起聲音,卻莫名有些女子般的嬌音,他道:“陽明先生有曰‘此卻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br>
“你倒是背得熟!可怎么證明此為正確,若如此,學(xué)中我能背出很多來哩!”華服公子不滿道。
“哼!誰說我只會背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宋大官人一生都踐行知行合一!”
“宋大官人?你是哪個宋大官人?”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