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能稀釋許多事物。例如那間出租屋里曾經(jīng)令人窒息的緊繃,那晚激烈爭執(zhí)後摔得粉碎的馬克杯最終被掃入了哪個角落。
時間也能凝鑄許多事物。例如那部名為《在場》的,例如它的作者,辛唯申,如今已在文壇站穩(wěn)了腳跟。她成了全職作家,不再需要為稿費斤斤計較,也不再是那個蜷縮在自我懷疑中、一事無成的寫字人。
新書簽售會的現(xiàn)場燈火通明。空氣里浮動著新書油墨的氣味、讀者身上的香水味,以及一種熱切而躁動的崇拜。《在場》疊放於桌,燙金書名在燈下反S出冷調(diào)的光。這本書被譽為她寫作生涯的巔峰,評論稱其對人X深處的孤寂與創(chuàng)作困境的捕捉,“真實得令人心口發(fā)顫”。
辛唯申坐在長桌後方。她穿了一身質(zhì)料柔軟的炭灰sE西裝,線條乾凈,低調(diào)而矜貴。她微笑,簽名,回應讀者的問候,一切都顯得從容不迫。她b三年前更擅長對答,懂得如何用誠懇的語氣說出適度的話,既不泄露太多,也足夠滿足期待。
「辛老師,您書里那種無處可說的孤獨,寫得真好,我看了很想哭?!挂粋€年輕nV孩握著書頁,聲音很輕。
「謝謝你讀得這麼細。」辛唯申微微笑,垂眼簽下自己的名字。字跡工整,卻不透情緒。
「老師,可以幫我寫‘給永遠堅持的自己’嗎?」
她點頭,照辦。筆尖流暢地劃過紙面,不帶半分遲疑。
隨後是一場簡短的媒T群訪。幾支話筒遞到她面前。
“辛唯申nV士,《在場》中關於‘失去’與‘創(chuàng)造’之間的張力非常震撼。想請問您,這些情感的靈感來源是什麼?是否與您自身的經(jīng)歷有關?”
閃光燈倏地亮起,像驟然驚醒的記憶。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