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媽媽忽看向外面正細心刮魚鱗的常平安,又問阿桃,“我看這哥兒心細,待你也好,是個再妥帖不過的性子,不似那些浮躁的郎君?!?br>
阿桃不肯說話,宋媽媽一串笑聲更是惹得她紅了臉。常平安聽得里頭笑聲,抬頭看了一眼,又低頭給魚刮鱗去了。
這魚極大,魚鱗片片都有銅錢大小,待魚洗凈,阿桃叫常平安將魚鱗洗干凈。
魚肉魚骨劈開,青魚刺少,將魚肉剁成糜,混了蔥姜水,又開始添咸鹽攪打。一般留做漂魚圓子,另一半過油炸過做炸魚圓子,一樣吃鮮味一樣吃香味。
如今塘里的魚可沒有喂飼料的習慣,這條魚躲過幾年冬季的捕撈,好不容易趁發(fā)水進河里,沒成想被常平安逮到了。
一擠一放,雪白圓潤的魚圓漂在水中,個個都沒有下沉的意思,阿桃向來手快,一鍋魚丸擠好,便叫宋媽媽點火,等水煮沸,再撈起魚圓先擱到一邊好空出鍋炸紅魚圓。
這魚圓子尋常百姓多稱白魚圓,煮湯透鮮。
紅燒肉還在另一口鍋里燉著,另一盆魚糜拌了豆腐跟淀粉攪打,待油溫熱鍋邊冒出青煙,一個接一個的銅錢大小的魚圓輕飄飄被放進油鍋。
圓乎乎胖滾滾的炸透,炸透了便成了金黃色,觀南縣人多稱之為紅魚圓。魚圓撈起時先還是滾圓的,等稍放上片刻就癟了下去,聞起來極香,畢竟是放了不少油炸出來的。
白魚圓子做的不多,一湯碗頂多吃兩三頓,炸的紅魚圓得有一盆,因耐放,故而多炸了一些。帶這一盆魚圓炸好,方才備好的魚鱗也下鍋炸透后撈起來了,魚鱗下鍋就蜷縮起來了,裹著粉一炸便成了金黃色,等盛起來待涼透了再復炸一遍更脆,出鍋后撒上阿桃磨的調味粉盛到盤里去。
拈一個進嘴,格外脆生。
還有不少魚骨,肉沒有剔的太干凈,魚骨兩側留下不少肉,干炸以后又下鍋紅燒,擱足了辣子,醬色一翻,紅艷艷的端叫一個誘人,待出鍋再撒蔥段,這一大盤子紅紅綠綠瞧著就熱鬧。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