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這個反應似乎給了班上其他同學什么誤解,志野智就主動提高了聲音:“所以萩原你果然不知道吧?那個家伙,他爸爸是殺人犯誒!”
明明不是一個班級,但是已經(jīng)傳播到這種程度了嗎。萩原研二眼睛一瞇,臉上的笑容卻并未落下,他就像是疑惑一般,直白地反問道:“真的嗎?老師也這么說嗎?”
“誒?”志野智一愣。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具有權威的對象除了家長,就是老師了。萩原研二不確定他們的父母是否和自己的爸爸一樣說過什么,便自然而然將話題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老師身上。哪怕他也明白這種事就算真的是事實,老師也絕不會主動對學生說什么。
可是在對話交流之中,真相和正確的邏輯其實并不重要,因為在交談之中,只是以謠傳謠而并非自己親眼所見導致不堅定的人,是很容易被更為強硬、或者轉(zhuǎn)移重點的節(jié)奏帶偏的。
爸爸說報紙上只說了被逮捕,用詞卻依舊是“嫌疑人”。這個時代,警察的行動就好像是絕對正確的。既然他們抓人了,那么松田丈太郎就一定會是殺人兇手。就連爸爸也下意識是這么想的。
萩原研二和松田陣平不熟悉,和松田丈太郎就更不熟悉了。所以無法堅定地說什么對方肯定不是殺人犯,但是除去這個——
“我覺得吧,不管是什么理由,欺負別人這種事都是不好的!”萩原研二垂下眼睛,看起來格外低落難過:“如果是我的背后被貼了‘討厭鬼’的字條,我就會超級超級超級難過的!”
所以他轉(zhuǎn)移了這件事他們最為關注的殺人犯話題,而是將事情僅僅只是單純的回歸本質(zhì)。他的人緣很好,班上所有人他都可以說上幾句話,想要關系更近一步對他來說也是相當簡單的事情。
他知道大家都很喜歡——至少絕對不討厭他,所以直接給了他們想象和代入的余地。
一個同學忍不住反駁:“……只是普通的惡作劇吧?”
“惡作劇也一樣!”萩原研二大聲回答:“我一直覺得,惡作劇這種東西,只有本人覺得高興才是真正的惡作劇,如果讓人不高興了,那就是超級過分的事情!”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