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林直擺手,只覺得倫沄嵐若是能自己想通那便不枉今晚這番促膝長談了。林醉將來嫁進來,那便是要與倫沄嵐朝夕相處的,若是倫沄嵐心結尚存,怕是誰的日子都過不舒坦。
倫沄嵐帶著墨珣這就起身告辭,而在回馥蘭院的路上,墨珣心里便在想:其實他與林醉早已定了親,而他這次回鄉(xiāng)守孝三年,林醉滿打滿算也等了他兩年之久……那于情于理,他都是要娶林醉的嘛。
第189章
第二天,墨珣與越國公就一同搭乘馬車進宮去了。雖然每日都要早朝,但官員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各自的品階來排的,像墨珣這樣的從六品連進入殿內(nèi)的資格都沒有,只能在外頭畢恭畢敬地站著,等到殿內(nèi)的大臣們與宣和帝商議完了國家大事之后,退了朝,他們才能離開。
墨珣上頭還有掌院學士、副掌院學士……總之,他作為一個新晉的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本就不能越過掌院學士直接在早朝上跟宣和帝稟報的。就算是墨珣發(fā)現(xiàn)有任何問題,那也需要先與翰林院之中品階比他高的官員交流。
作為一個新來的翰林官,隨隨便便就跑到宣和帝面前露臉,或是直接就給宣和帝寫奏折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尤其是在同屬翰林院的周濤對墨珣還虎視眈眈的時候。
在早朝時候,官員的排列順序并不是按照各個衙門排,而是嚴格按照彼此之間的官職品階站著,品階越低排得越后。
像墨珣這樣站在殿外的官員很多,但卻也沒人敢私下攀談。除了因為周圍有禁衛(wèi)軍和內(nèi)監(jiān)之外,還有就是彼此之間或許并不熟識,有些甚至是因為派系不同而并無交流欲望。
早朝如果快些,一般一個時辰內(nèi)就能散了。慢的時候可以有兩個時辰,一直熬到宣和帝需要用午膳的時候,這時才能得到宣和帝一句“容后再議”。
墨珣站在殿外,位置也靠后,自然是聽不到殿內(nèi)的大臣們今日與宣和帝在討論何種議題。不過他暗自將聽力擴開了些,也就聽了一點兒,今日議題是“伏汛”。
伏汛為大汛,一般發(fā)生于夏季三伏天前后。因為入夏之后降雨頻繁,連降暴雨而使江河水位急劇上漲。每一年朝廷都要大量撥款,招收民工防洪固堤。
墨珣聽著聽著就把自己的注意力撤了回來。他目前在翰林院其實主要就是負責編修書籍,像太和殿內(nèi)討論的議題卻并沒有機會參與。如果待會兒回到了翰林院之后,掌院學士有提起,要求他們執(zhí)筆書寫建議之類,那他才能有參與的機會了。
墨珣這便半闔眼簾,本想琢磨一下這如何治理河流,但隨即卻又覺得自己對于這河道的情況并不熟悉,手頭上掌握的資料和訊息都不夠,真要讓他來說,那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如此一來,倒不如等到有時間再問問越國公。
朝廷上現(xiàn)在討論的無非就是撥款、賑災和征兵,而撥款與賑災自然就需要派官員到地方上去了……
墨珣這么想著想著,思緒就放開了,等到聽見了太和殿外的內(nèi)監(jiān)高喊“退朝”“皇上起駕”之后,方才意識到——就算要派人到地方上,那也輪不到自己啊,他在這兒瞎想什么。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