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公府的馬車這次是直接把墨珣送到碼頭上的,而他的行李則由倫沄嵐收拾準備妥當(dāng)帶到船上。
墨珣所乘坐的馬車剛到碼頭,國公府的管家便迎了上來,主動揭開車簾,伸手扶墨珣下來?!澳懮贍?,老爺已經(jīng)在船上了?!?br>
“好,請管家?guī)疫^去吧。”墨珣也沒什么不適應(yīng)的,搭在管家手上就下了馬車。
“倫夫人也已經(jīng)到船上了,行李全都帶好了,此次隨行一共有二十人,其中護衛(wèi)……”管家一邊領(lǐng)著墨珣一邊向他介紹情況,墨珣記性不差,管家這么說一遍他就聽明白了。
此番乘船,師明遠并不隱瞞國公的身份,是以隨行的人增加了不少。墨珣猜測他可能是想給自己撐撐場之類的,好賴他也算是衣錦還鄉(xiāng)嘛。
待管家將墨珣引上了船,他便主動告退了。管家并不跟著越國公去臨平,他需要留下來處理國公府內(nèi)大小事務(wù)。不能國公爺不在,家里就像一盤散沙。
因為人多,在船上的日子比起上回坐船來說舒坦了不少。墨珣每日在船上的消遣也不過是與幾個護衛(wèi)互相喂招、與趙澤林下棋,然而越國公覺得從建州到臨平的時間太長,墨珣一直不讀書不好,便自行做主將墨珣書院里發(fā)的書也帶了幾本。
墨珣一見著書就覺得嘴角直抽抽,但帶都帶了,總不能丟掉。書院里發(fā)的書他其實都記得差不多了,帶與不帶對他來說都沒什么影響,不過好在這次出行的人多,帶了也有人幫著搬。墨珣也不說什么,越國公愿意給他講課也挺好的。
上回在船上,越國公雖也給墨珣講過課,但那時他只是覺得墨珣這小子投了他眼緣。這次可就不同了,墨珣現(xiàn)在是他的干孫子,所以講課的時候除了針對科舉考試之外,還將一些朝堂之上的事穿插著講給墨珣聽。
越國公說的朝堂之事大都是些陳年舊事了,但這些糾葛卻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后世的發(fā)展。
就拿丞相的事來說,丞相雖然是皇上的親外祖,但皇上卻與他不親。也是因為當(dāng)年丞相更傾向于當(dāng)今圣上的親弟弟,亦是他的親外孫登基即位。只可惜,皇上的這個親弟弟在先皇下詔之前就染了重病撒手人寰了,丞相無法,只得轉(zhuǎn)而扶植當(dāng)今圣上。而圣上即位之后追封弟弟為“文信王”,葬于皇陵。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