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區(qū)是作物定植區(qū),種子在播種區(qū)發(fā)芽生根,長出兩三片真葉后,就會被轉移至定植區(qū),進行下一階段的養(yǎng)護。
張小寧提供的西紅柿植株、濟青提供的花生苗,以及更多熱心公民贈送的多種植物,都被安置在二區(qū)。
值得一提的是,幾個月前種下的西紅柿小苗已經結出了紅彤彤的果實,又大又紅,看起來分外誘人。
可惜不能吃,研究人員只能一邊流口水,一邊將完全成熟的西紅柿殘忍解剖,剝離出富有活力的種子,再次播種。
三區(qū)是水田區(qū)。
水田里,數位研究人員穿著連體防水服,手里拿著綠油油的秧苗生疏地插著秧。
因為是第一次種,研究人員心里也沒底,為了不浪費寶貴的種子,插秧這件事沒用種植機器人,而是選擇自己上手。
頂著不算熾熱的太陽,常年坐辦公室的研究人員依舊累得滿頭大汗,腰酸背痛。還好她們人多其實是抓了壯丁,秧苗數量又少,所以本次插秧活動很快就結束了。
雖然秧苗插的歪歪斜斜,好在成活率很高,幾天的緩苗期過后,水稻便開始瘋長,一天一個樣,樂得研究人員合不攏嘴。
全都是香噴噴的大米飯??!
四區(qū)則是小苗培育區(qū),各種組培苗及水培、扦插苗都匯聚在這里。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