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靈音寺非在山中,往來信眾不少,俗世香火還算旺盛。方天至入寺拜謁佛祖,亮出度牒后,寺中長老親自引他于四處參觀,又請了一頓齋飯。這頓熱湯菜吃的方天至肚里熨帖極了,留宿一日后,告別眾僧侶,復(fù)向西南而行。
蜀中風(fēng)景秀美,堪稱天下一絕。方天至包袱里尚有大餅許多,也就不特意沿官道行走,隨手折了根竹杖,翻山過嶺,怡然自得。半日路程下來,他又翻過一道山嶺,忽見林道之上鋪著殘損青磚,便尋路穿林而過。不多時,只見林外柳溪之中,錯落著數(shù)十處茅屋人家,村口草地上,正有一個牧童坐在大青牛上卷草葉玩耍。
方天至走過去聊了兩句,聽說此地名叫大佛村,就問這牧童:“這附近可有寺廟?”
牧童伸手朝村中一指:“不在附近,就在村里。你若樂意就去瞧瞧?!?br>
方天至順?biāo)阜较蛞煌?,只見一片茅屋山樹更后,佇立著一塊紅黃相間的大石,那大石十分孤兀,仿佛天上掉下來的一般,石頂還有檐蓋遮蔽,十分奇怪,便道:“是那大石頭旁邊么?”
牧童點(diǎn)頭:“那是天落石,佛寺就在那里。石頭上面刻著好多人像,還有好多字,村里長老不許亂摸亂畫的。”
方天至心里有數(shù),便沿村徑,往天落石那邊去。此時游方僧人甚多,村里人也不見怪,瞧他生得眉目如畫,相似白蓮,甚至還和他見禮。方天至干脆也雙手合十,一路行著佛禮,緩緩而過。村落不大,他過了村,又往山道上攀行片刻,迎面便有一間青瓦大屋掩映在樹影之中。他走到屋前,只見門扉老舊,半掩半開。他高聲問了兩句,也無人應(yīng)答,推門一瞧,院中雜草橫生,屋宇破敗,迎著日光正有一大張蛛網(wǎng)織在檐下掉漆的立柱上。
原來這間寺廟已經(jīng)荒敗了,方天至這么想著,抬步跨進(jìn)門檻。寺廟正屋上掛著一方牌匾,其上字跡不清,隱約是“文王祠”的字樣。他走進(jìn)去屋去,迎面一尊丈六彌勒佛,佛上彩繪尚未凋敗,仍見栩栩?qū)毾?。他仰頭一望,心想寺雖敗了,佛卻仍在,便一如往常,誠心拜謁一番。禮罷,才推開佛殿右側(cè)一扇小門,那天落石就在門外了。
方天至緩步繞大石一圈,只見上面遍布摩崖石刻。其中佛雕放在龕中,一龕數(shù)至十?dāng)?shù)尊大小不一的佛像,造型獨(dú)特,神態(tài)各異,頗為精致。更有石碑無數(shù),字跡多樣,方天至一圈轉(zhuǎn)完,停在一方兩米高的碑刻之前,讀罷方知其上記錄著北周文王宇文泰的生平事跡,那么佛門口的文王祠字樣,說的也許就是碑上所載的宇文泰了。
方天至向石上佛像一一拜過,復(fù)往寺門口去,尋到一棵華蓋亭亭的老榕樹,縱身一躍,輕飄飄跳到枝頭,揀一根綠葉豐繁的枝椏折下,拎回寺中。少林寺向來有條規(guī)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全寺僧侶除了耕地種田外,洗衣灑掃等活計都有分配,方天至自然也不例外,種田打谷、掃地除草、提水分飯,洗衣擦桌,除了不用做飯,各種家務(wù)活里里外外都干過,真賢惠哉!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