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琦去微博搜了實時,果然,和小伙伴一樣,沒買到新一期《nf》的粉絲有不少。
“我果然低估了陸煦的實力,誰能想到啊,這年頭買雜志居然要靠搶?!?br>
“……沒搶到的傷心人在此,@nf雜志,什么時候加???”
“?。。。〗^不允許這種事發(fā)生!”
《nf》官博工作人員一上線,就收到了數量相當龐大的@,編輯部眾人則沉浸在“一刻鐘即賣空”的震驚中。
事實上,因為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陸煦,《nf》的印量已經比前幾期要多了,可雜志的銷售速度依然超出了眾人的意料。
從某種程度上說,銷量即是人氣。
《nf》雖仍保持著頂刊的高姿態(tài),但受新興媒體的影響,最近幾年,《nf》的影響力已不如前,品牌的廣告投放量也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這是頂刊愿意放下身段擁抱流量的原因。
雖然眼紅流量帶來的利潤,《nf》仍然在努力維持流量與格調的平衡,走紅不久的明星依然從副刊和內頁熬起,等資歷足夠了,《nf》才會考慮讓其登上正刊封面。
陸煦這樣一步到位的明星很少。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