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元旦。清晨,黃浦江上空被薄薄的陰霾籠罩,卻無雪意。外灘海關(guān)大樓的鐘聲隆隆地敲了六下,那震耳的鐘聲,震醒了在日軍鐵蹄下生活的三百萬上海市民。他們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走過了七年抗戰(zhàn)。今天,上海人仿佛像一頭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終于清醒了。
上海外灘,百老匯大廈、沙遜大廈、匯豐銀行大樓、英國領(lǐng)事館等一幢幢高樓頂層上的霓虹燈在晨霧中熄滅。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南京路以南,福州路以北的望平街的小馬路上,已經(jīng)有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這條街,是上海報業(yè)的集中地。
《申報》《新聞報》在這里起家;《時報》《神州日報》《民主報》《民國日報》等報館曾在這里駐足。
元旦清晨的報館,各報社論、講話,都十分吸引上海市民,每年的形勢、走向、政治及國家的命運,都在元旦社論中披露。
報販子們一個一個盤腿就地而坐、雙膝間攤放著數(shù)百份的元旦報紙。報販們大多數(shù)是十一二歲的報童。
清晨七點一過,報童們背著長至膝蓋的布包,長長的帶子圈在細細的脖子前,分別串街走巷,四處吆喝。那一雙雙小手在人群中揮動,一張張染滿污泥的臉孔閃著機靈,一聲聲尖尖脆脆小鳥般稚嫩的童音泛起。“賣報、賣報、民國4年元旦特大新聞!”“中央報,中央報,蔣委員長發(fā)表新年文告?!薄按蠊珗螅蠊珗?,日軍在太平洋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敗退,上海的黎明即將到來。”
“老申報,老申報,毛澤東主席發(fā)出抗日動員令,為最后收復(fù)我中華民族的國土,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br>
“新聞報,新聞報,蘇聯(lián)紅軍支持中國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元旦獻詞?!薄翱磮?,看報……”
瞬時,報童的吆喝聲,把上海灘給驚醒了。報童們的聲音從各家報館迅速播散,傳遍全城。街道上匆匆過往的行人,紛紛從口袋里掏出鈔票,他們中間有穿長衫的職員,披馬褂的商人,著西裝的紳士,戴眼鏡的先生。上海市民對于政治的敏感是中國任何城市所不能比擬的。
“小毛頭,每樣都給我來一張吧。”一名穿長衫的中年男人說畢,便隨手遞了一把錢幣,交給報童。報童問:“先生,我不要這么多銀鈿。”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