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便又把期待提高了幾分,從懷里掏出個小望遠(yuǎn)鏡,貼在眼前,往船頭看了過去。
第1166章鄭大木揮金如土
“以福建人來講,這少主也算是高挑的了!大概一米七五是有的——這一代的年輕人,即便是南人,長得高的也有得是,不是我們乃至更上一代可以相比的啦?!?br>
莊長壽自己就是福建人,他的身高是一米六多,大概是擦到了一米七的邊邊兒,在買活軍還沒有來的時候,其實在老家已經(jīng)頗算是個挺拔的少年郎了。也就是后來北方流民紛紛南下,南邊這里見到了太多的北地漢子,才知道原來放眼整個華夏,一米七還不算是魁梧的。
有些人哪怕窮得叮當(dāng)響,從小三餐不繼,也能長到一米七五左右。這些人的后代,在長身體的時候,稍微一能吃飽,身高就是沖著一米八去的,按買地新學(xué)的說法,這就是’基因’的影響了。世代住在北邊的人群,往往個高而鼻窄,這是世界范圍內(nèi)普遍的現(xiàn)象,在外藩身上,也能得到印證。
固然,壯漢自古以來都有魁梧等贊詞,但要說以高壯為美,說實話,在南方這是買活軍興起之后,才逐漸鋪開的審美。南方人為自己的身高感到困擾,也就是近一二十年間的事情,本來么,男子有個一米六,女子有個一米四以上,就算是中等個子了,可如今的年輕一代,男人一米七,女人一米五五以上,好像才算是過得去。
真要還有女子長個一米三幾的,那就很不好擇偶了,非得把自己的條件降一等下來,不過,往往越是如此個矮的,就越是愛往高個找,為的就是均衡一下身高,免得后代在這樣的審美中吃虧,為此,買活周報還發(fā)過評論,呼吁身高差異大的家庭,孕婦要尤其注意控制體重,以及最好在醫(yī)院發(fā)達(dá)的地方備產(chǎn),如果胎兒過大,可以緊急剖腹,免得發(fā)生難產(chǎn)云云。
要知道,莊長壽的祖母就只有一米四不到一點兒,老了以后,佝僂起來就越發(fā)嬌小了,而且她在福建道的老太太中,并不算是特別矮小的。這就可見上幾代的南人,普遍身高是在什么水平上了。
但有意思的是,基因的力量又是很強大的,根據(jù)報紙的介紹,有時候,人們的身高潛力其實是受到了飲食、運動的影響,沒有完全挖掘,就算父母的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下,只要發(fā)育期盡量能給吃飽,并且滿足’蛋白質(zhì)’的供給,加以適當(dāng)?shù)倪\動,孩子長到一米七以上也不奇怪。
換句話說,只要有錢、有學(xué)問,孩子的身高也是可以改變的,是以買地這里,民風(fēng)普遍舍得在吃上花錢,畢竟,哪怕是再簡樸的家庭,只要聽到了’都是為了孩子’這句話,性情也就難免為之大變了。
這個說法,在福建道也就得到了印證,莊長壽看著長大的很多孩子,從小到大如果能盡量保證一頓兩個蛋,那白米精面給吃飽了,同時從小就蹦蹦跳跳的,很多十三四歲,身高就超越了父母,之后都能擦到一米七的邊——和北地的孩子還是不能比,但也至少比父母要高了十公分左右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