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干娘留下吃飯吧!”
“不留了不留了,這不是還給镋鈀街李家大姑奶奶送冊子去嗎?這也是個好善兒聰明的,也是惦記著要看圖冊兒……改明兒觀音誕辰,我?guī)情T,咱們一道撿佛豆積積福,你們也多個姐妹平素里多來往走動走動?!?br>
“好哇,對了,干娘,您今日可去了全家姐姐那里?我倒是想去找她玩兒,上回見了面,覺得她極可親的,只是畢竟只見了一面,貿(mào)然登門多冒昧的。”
劉道婆雖說急于回家,但面上卻是不露分毫,極是耐心地道,“她好著呢,也還記得你,常說兩家住到不遠,蠻好常來常往的,下回我們庵里做小法事,你們恰好結(jié)伴來去,這么一來二去的也就結(jié)交起來了……”
“好好好!便按干娘說的辦,到時干娘千萬來叫我,我們家雖艱難,但幾十斤香油還是供奉得起的……”
別看萬州那邊鬧得不可開交,城外也是亂哄哄的,一會兒城里又嚷著要發(fā)動民夫練軍守城,但百姓的日子也還要繼續(xù),尤其是劉道婆平時拜訪的一些人家,大多都是有根底的,不比小民手??谕?,受局勢影響很大,這些家庭并不怎么擔(dān)心城中異動對自家的影響,甚至局勢越是動蕩,越盼著劉道婆這樣的三姑六婆登門:
一方面,能帶給她們一些城里城外的最新消息,另一方面則是提供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講講善惡有報的道理,再接受一些香油供奉銀子,增強自身的安全感:局勢不是個人能把握得到的,在這樣莫測的世道下,想要保全自身,不就是只能憑借著對因果的信仰嗎,平日里的虔誠,此時就能化為自信了,這些信眾篤定自己因為虔誠,怎么也比別人多了一分安全。
越是兵荒馬亂的時候,這些僧道就越能發(fā)財,青城山上的道觀,現(xiàn)在的香火都比平時鼎盛多了,哪怕在城外,也有很多大商人派人特意運送了供奉過去,除了換取心理上的安慰之外,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青城山畢竟是山地,易于把守,道士們平時在山中修行,也有些身手,又有信仰護身,受到亂兵滋擾的可能性較低,這時候多送些供奉,把家里受寵的子女送到道觀去祈福清修一段時間,無疑也是為家里留了個后手,城內(nèi)無事則罷了,若是有事,至少還有一條血脈在外,不至于闔家都陷在了里面。
這些道觀,眼睛都是瞧著宅院深深的大施主,中等人家乃至全百戶這樣的殷實小戶人家,則由城內(nèi)外的大小道館庵堂盯著,彼此間倒也不是沒有爭鋒,一條街上幾十戶人家,各有各的僧道走動這是很正常的事,甚至一戶人家里,太太和小姐各有各的三姑六婆也正常。至于說善信到底選擇和誰來往,這就是自己的事情了,三姑六婆為了搶香火,撕扯起來的都有——不過,劉道婆雖然也就是這幾年間才在錦官城內(nèi)活動起來的,但卻是順風(fēng)順水,處處逢源,倒沒聽說有和誰爭吵打架的事情。
她初來乍到,但卻善信云集,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劉道婆總能弄到一些印刷精美,畫工生動的小冊子,多是佛經(jīng)的本生故事、經(jīng)變故事,也有二十四孝故事、道經(jīng)上的神仙故事等等,雖然她是道婆,但在信仰上卻是不拘小節(jié),兼收并蓄,這也符合大多數(shù)三姑六婆給人的一貫印象,反正只要善信肯掏錢,他們什么話都能接的住。
這些小冊子的來路無疑是不怎么正的——很明顯那都是買地的畫工和畫風(fēng),買地的小人書,在錦官城也是有售賣的,而且價格不低,雙方的畫風(fēng)完全一致,而且這些繪畫故事比較特殊的點在于,圖中人物口邊會有白框,填寫臺詞,這也是買地小人書特有的表現(xiàn)。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