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山腳下可真熱啊,這都十一月了,太陽還這么灼人,再這樣曬下去,皮都要曬爆了,可穿長袖的話,干活又熱得慌,若是能有什么透氣擋陽又便宜的布料就好了,現(xiàn)在市面上賣的布料,想要透氣就不耐用,耐用的那些都好厚重,穿著太燥人了!”
一大早,鐘樓剛敲過五點的報時鐘,藍六慧便已經(jīng)把自己的小車子往外推了,這輛車是有講究的:用的是橡膠輪,雖然沉重一點,卻很適合在現(xiàn)在崎嶇不平的羊城路面上推動,車子是三輪的,在路況好些的地方,能夠蹬著走,后頭的車廂則用竹子造了一個柜臺一般的模樣,四面用可以活動的欄桿鎖住,這樣,到了地方之后,只需要打開一面欄桿,再把欄桿后的活動擱板一架,就是一個小小的飲食檔口了。
面對攤主的這一面,有兩個灶眼,鍋灶邊上是幾個籮筐,用白紗布遮蓋著,還能隱約看到透著水汽的綠意,這是三點多就去城門口的早市買回來的青菜,四點多就要全部清洗好裝筐,五點出攤,到了地頭五點半,正是食客們出門準備上工的時候——廣府道這里,近年來逐漸是流行起獨有的‘夏令時’了。
也就是說,雖然時間是跟著標準來,但不論是商家還是工廠,甚至是衙門,都是早起、長午休,晚歇,尤其是如今遍布羊城各地的施工隊,更是如此,他們也不想頂著烈日做活啊,因此都是習慣天將明時吃飯,天光便開工,干到早上十點多,烈日灼人的時候,便去午休,或者是乘機上課——總有很多粗工,他們是初來乍到,連掃盲班都沒畢業(yè)的,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工錢著想,也是想方設法抽時間上課。
這樣等到下午三點之后,太陽沒有那么厲害了,他們便干到晚上七點多,一個班能保證有八小時的工作,說來還算是多干了一些時辰,施工隊的進度是可以保證的。而小攤販們也因此調(diào)整了自己的經(jīng)營時間,做早餐,或者是熱食的,那就是五點、五點半開市,一般到七點、七點半,等一些不干體力活的人過來,吃完早飯去上他們的早課了,早市就算是差不多了。
再接下來,這些熱食攤販再開張,那就是晚上七點左右了,大白天的誰也不想吃熱湯熱水,中午最熱的那段時候,過來出攤的是賣涼茶冷飲的——涼茶倒是熱的,這個受到廣府道本地人的歡迎,冷飲的話,看起來非常的醒目,一般都是一臺自行車,后頭車座上放著一個大貨柜,用棉被包扎得嚴嚴實實的,一路走一路叫賣著,“薄荷飲子、里木飲子、酥油冰奶茶——加倍放糖,甜到撲街!”
后頭這酥油冰奶茶是罕見的,因為本地的奶牛并不多,奶制品也不好保存,因此價格賣得很高,卻也不愁沒有銷路,本地人不愛喝這樣又甜又膩的冰飲,可洋番通譯們卻是愛得不得了,冰奶茶用的是紅茶,又加了奶,還非常甜,不論是黑膚色、白膚色,還是從大食等地來的褐膚色人,都是愛得發(fā)狂,賣冰奶茶的小販,不要看他只是個走街串巷的貨郎,但收入著實不低,也要有一定的本事,不但要會說幾句各國的洋話,而且很明顯,貨源上要有自己的門道,要能買得到新鮮的牛奶羊奶。至少,六慧來羊城都三個多月了,卻還沒弄清楚里頭的門路那。
不過,不必眼紅別人,她自己掙的也絕不算少,六慧的輋人紅薯粉,在街坊里也是小有名氣的,她剛一支好車子,不遠處用竹子扎了個籬笆圍起來的宿舍里,便有人喊了起來,“小藍,下七八碗粉來,你的小咸菜多備點!”
“哎,好來!”
現(xiàn)在,六慧的漢語已經(jīng)非常熟練了,至少日常對話毫無問題,聽著四面八方的南腔北調(diào),也不覺得拗口難懂,她利索的撥亮了本來捂著火的蜂窩煤爐,又往里添了一個新煤,原本就保持在將沸狀態(tài)的熱水,很快就燒得滾了,六慧迅速地把一個個小竹簍掛到鍋邊,抓起一把把紅薯粉填入,再把蔬菜筐搬到自己身邊的小凳子上,掀開白紗布,抓起少許和紅薯粉同時放入竹簍。又從凈水桶里撈了一小勺涼水,灑在蔬菜筐里,讓蔬菜保持新鮮,這才重新蓋好紗布。
同時拿出一排粗陶碗來,快速加入油鹽醬醋,再倒了一點辣椒粉,此時,另一口海帶和豬骨燒成的高湯,也開始微微沸騰了,她把高湯一舀,在碗中沖開,又加了紅薯粉進去,一碗碗紅薯粉這就做好了,每一碗都有孩兒面大小,份量十足。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