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機密內(nèi)容,但既然已經(jīng)準許刊登了,小張的耳朵也就好奇地豎了起來,這東西她是聽說過的——收發(fā)室的耳目消息肯定是天下第一靈通,只不知道還有人針對這件事寫文抨擊疏漏,而六姐居然還準許刊登,竟甚至特意地寫了回文?
那看來六姐對于這篇文章是很看重的了!就不知道這個膽敢議論六姐疏漏的猛士,又是誰呢?
第214章賊開課則懷恨就讀
“哦?謝六姐竟親自寫了回文?”
雖然百姓們未必知道張?zhí)烊绱巳?但這個年輕的書生,無疑已經(jīng)在云縣的小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氣——現(xiàn)在就連使團成員都收到了風聲,并且期待起了下一期的《買活周報》來:買活軍的誠意,從勒令張?zhí)烊绺鼡Q名字,便可見一斑了,這至少是給朝廷留了一些體面,算是次好的辦法。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張?zhí)烊缃o捉拿起來,但買活軍肯定是不會這么做的,這樣做等于自絕于江南文士。至于說駁回這篇稿子,對于深悉本朝名士做派的使團成員來說,卻也都知道,當真是駁回稿子的話,反而是給張?zhí)烊鐡P名,其不論是到處辯論演講,還是自行發(fā)放揭帖,總有辦法逼得買活軍正視他的言論,而且因為的確有一些道理在其中,反而會顯得強行鎮(zhèn)壓的買活軍有些理虧了——這是本朝的讀書人賣直邀名的慣用手段,便連年輕的信王,都對這種套路很熟悉了。
“不知道報紙什么時候發(fā)呢,謝六姐又是何時返回——聽說已經(jīng)在回來的路上了?!?br>
使團的確在云縣駐留了有一段時間,連信王入學都快一個月了,王肖乾甚至還登船去榕城看望葉氏家眷,直到收到謝六姐從雞籠島返回的消息,這才匆匆趕回云縣。他帶來了不少壞消息,但更多的還是好消息——
不論是葉首輔的家人,又或者是泉州晉江一帶那些閣臣耆老家的族人,九成以上都是平安無事,便連延平郡王也保住了性命,死的多數(shù)都是邊緣族人,而且均有明確的劣跡,這便是最好的消息了,也說明朝廷和買活軍的矛盾,還遠未到要立刻開戰(zhàn)的程度,使團的使命是有望達成的,這的確是讓人精神一振的好消息,畢竟,雖然使團中的成員或許大多數(shù)都能接受把戰(zhàn)爭作為政治的延伸……但也沒有人喜歡打一場必輸?shù)膽?zhàn)爭。
至于壞消息,以朝廷的立場來看,是不值一提的,就不知道葉首輔、李督撫等人心情如何了,王肖乾這一次設法看望了五姓族人,分別是當朝首輔榕城葉氏;剛致仕沒多久,本人還未返回老家晉江的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本家晉江史氏;禮部侍郎、當代書法大家,也是九千歲一黨的筆桿子晉江張氏;榕城名門,有三代五尚書之稱的望族林氏;自然,還有依舊住在榕城的延平郡王一家,作為宗室的代表。雖然是蜻蜓點水,但這五家人中對買活軍切齒痛恨者相當?shù)亩?,因為他們幾乎都在變故中失掉了自己全部的財產(chǎn),損失最小的延平郡王也沒什么好高興的,他的家產(chǎn)早一兩年就幾乎全沒有了。
在朝廷來說,反正這些財產(chǎn)也不會納稅,這些族人的哀痛,對朝廷來說壓根無關緊要,只要能保住命就很不錯了,這樣在官面上就不用為官員們討回公道,只需要設法營救這些名教之家的族人,把他們接到京城,便可以收獲他們的感激,對使團成員來說也是現(xiàn)成的人情。至于說財產(chǎn)上的問題,能保住命就不錯了,何必貪心?更何況,這其中有許多的損失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若是哀哭得太大聲,很可能會被田任丘所指使的御史盯上,讓官聲受損。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