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農(nóng)戶大約便只能想到這里了,富農(nóng)們從中看到的卻是傳統(tǒng)晉升道路的關(guān)閉,他們再也不可能晉升為地主了,在村中的勢力也完全無法通過買田、聚居而擴大,給你的地是多少,便永遠都是多少,后代們成丁后要被分配到遠處去做活,事實上便等于是分了家,再也沒有能靠著地租完全脫產(chǎn)念書,靠科舉提升門第的后代了。他們才剛擺脫了對戰(zhàn)亂的恐懼,又要迎來對未來的憂慮,唯一的對策只是盡量把孩子往城里送,積攢的家底在城里置辦房產(chǎn),否則簡直再沒有花錢的去處了,‘至少城里的機會總是比鄉(xiāng)下多’!
因為想把孩子送進城,所以富農(nóng)們對來分田地的新戶,雖然心中或許本能地排斥,但面上卻多數(shù)還做得熱情,此刻吳興縣深處的泉村田頭,便有人站著喊道,“張兄弟,你們家種了牛痘沒有?快,沒種就去登記,否則下回要種就只能去縣里了!”
“哎哎,來了!”五月初正是插秧時分,幾個披著蓑衣的漢子正在田中緩緩移動,聽說了這話,連忙操著還不熟悉的官話跑到田頭,先作揖謝了,‘徐老兄,麻煩你照應(yīng)了’,這才掬水沖了腳,穿上草鞋急匆匆往村頭去。
“張大乙,家中六人?!?br>
村頭站著的正是買活軍的吏目,戴著草帽,面膛被曬得很黑,站在社樹底下,身旁栓了一頭驢,他身旁是掃盲班的學(xué)生們,十幾個零零落落地坐在那里,年紀有大有小,都好奇而又敬畏地看著‘買活軍的軍爺’,軍爺們是常來村里的,而且面目不一,有時是兇神惡煞地來抓人,哪個村子沒有被抓去了的農(nóng)戶?從此便再不見回返了——還有些是來給他們種痘的,有些是帶了赤腳醫(yī)生或者貨郎來宣布新習慣的,前陣子甚至還帶了書來,在村里開了個拼音租書鋪,只要是會拼音的人都能看得懂其中租的書。
今日的軍爺是來登記牛痘人口,進行第二波接種的,張大乙過來簽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他照本宣科地說了些話,“你自家要知道,種了牛痘也要發(fā)燒的,而且或許會高燒,雖然不至于燒死人——目前都還沒有燒死人的,但倘若燒傻了也不好埋怨什么,若是不情愿可不種的,可明白?”
“明白的明白的?!?br>
“你家有人出過天花沒有?有人得肺癆沒有?其余重病有沒有?”
一一都問答過了,吏目這才給他登上了名字,也并不急著叫他走,而是一邊核對著另一本冊子,一邊漫不經(jīng)心地問,“你最近地種得可還好?插秧機用了沒有?什么感覺?”
買活軍實在是太喜歡出機器了!他們什么都用機器,脫粒要用脫粒機,而插秧機竟也要用插秧機!這是去年起新出的一種機器,當時在泉村隔壁的水村搞了幾畝田做‘試點’,已引來許多人看熱鬧,而今年才剛開始在泉村這里推廣,也是因此,泉村的官爺來得特別的多,時常會有一些‘田老爺’——許縣的村民這樣尊敬地稱呼著來教他們種田的吏目——到泉村來,視察著插秧機的使用。便是急著回去做活的張大乙,談到這插秧機也不著急了,連忙說道,“好用是極好用,只還有些顧慮和想頭,想向田老爺們請教哩,不知他們什么時候再來呢?”
第102章籌措買牛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