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騰騰香噴噴的鹵粉——”
“衢縣的好鴨頭好炸果來——”
“鴨湯米粉出鍋嘍!”
“烤餅、柞面、水晶糕,我這里還送好醋!”
街頭上人頭攢動,許多年輕的漢子聚在攤邊吃食,稀里呼嚕好不痛快,偶爾也能見到女娘的身影,手里多數(shù)是挎了個籃子,這是本地人來為全家人買早餐了。各樣美食混雜出復合的香氣,飄入客棧中,只看這條街,便知道許縣的日子過得不差,一條街能支持這么多攤販,便說明有這么多的百姓有工做,唯獨有工做,才有錢吃這些花色豐富的早飯。甚至從很多人的舉止衣著來看,他們這些年輕漢很多都是進城來找活做的農(nóng)戶——黃大人不由詫異地挑了挑眉頭:現(xiàn)在正是春耕的時光,這些農(nóng)戶進城做工,難道自家的田不要了?
買活軍的人待黃大人算是滿客氣的,問他要吃什么,黃大人隨口點了一碗鹵粉,客?;镉嬜匀蝗樗麄兣芡龋肆艘坏u粉、一碗縐紗餛飩,餛飩餡只比筷子頭略大,皮也極薄,湯鮮極了,上頭甚至還飄著一片海帶,黃大人忍不住問,“這些日子以來,浙江道的海帶干跌價得很厲害,難道也是因為買活軍么?”
接待他的買活軍是男子,姓謝——但并不是謝六姐的親戚,是被彬山流民收留了養(yǎng)大的孤兒,他不記得生身父母的名諱,便自己起了這個姓,名字也很異樣,叫向上,這是如今少見的名字。謝向上介紹買活軍手下這樣改姓的人很多,因此他們這里姓謝的人是很多的。
這樣的孤兒自然對買活軍忠心耿耿,和那陸大姐一樣,幾乎不可能背叛,被派來接待黃老大倒也合情合理,謝向上自己吃一大盤烤餅,此時大約還有七八個左右,就著豆?jié){,掌心大小的烤餅一口一個,咬在嘴里咯吱咯吱地響,痛快至極,聽到黃大人的問話,這才抹抹嘴答道,“是的,我們買活軍會養(yǎng)海帶?!?br>
以黃大人所知,海帶是只生在黃淮一帶外海,因為海禁的關(guān)系,海帶干倒成了真倭、高麗人專賣的俵物,他們叫做昆布的便是。這些年來由于北方的戰(zhàn)亂,俵物也跟著漲價,即便前往泉州港的商路未受滋擾,也絕非平民百姓能隨意食用的海物。他不禁又多問了一句,也生出一絲憂慮來,“難道這一帶的海水如今冷得能養(yǎng)海帶了?”
這東西不是沒有漁民試著養(yǎng)殖過,但一旦離開北面,到了南方的海水里便活不了,此事一般人還不知道,就連泉州港的宋老爺也從不曾細究這個,也是黃大人從錦衣衛(wèi)發(fā)回的各地文書中偶然看到這般的奏報——其實他們錦衣衛(wèi)并非只是刺探敵情,也有一大職責便是收集這些市井瑣事,開闊京城大人們的見聞。
謝向上應(yīng)該是知道從前海帶無法在南方存活的,他面上現(xiàn)出了由衷驕傲的笑意來,“我們六姐會的東西還多了呢,又何止這個?客人您就等著瞧好了吧——快請用,時間要來不及了?!?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