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日用之物,家家戶戶都離不得,用量之大可以想象,單價再低總算起來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數目了。
向來食鹽都是官方經營,不允許私家囤積。要囤鹽販賣的,必須在官方登記存檔,拿了鹽引才算正當,否則就是違法重罪。
既是利潤不薄,必然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分上一杯羹的,各地鹽商背后都有盤根錯節(jié)的朝廷勢力。
梁國都城奉安吃的鹽都是周家販的。周家當家人周靈安有個妹妹叫周筠安,是梁王次子馮灼的偏房。
有這層關系在,周家生意做得便利,每年拿鹽引都與別處不同,總是先拿貨再給衙門交款,甚至售出當年貨物后回流了資金再交款也是使得的。
如此,周家既得了鹽,手頭又寬綽,隨時周轉得開。拿了鹽引,又去攏其他生意,雙管齊下,所以家業(yè)越來越大。
周家買的鹽是青州產的,辦好鹽引之后,官鹽由青州鹽曹遣人護送,經澄河水路北上。
年年如此,從前沒出過岔子,今年卻壞了事——
青州那邊的鹽運使司照舊是先發(fā)官鹽再收稅款,然而運鹽船快到奉安竟然泄露側翻,整整八船官鹽在城外御帶溝傾覆。
如此一來,周家沒收到官鹽,青州鹽運沒收到稅款,兩頭都虧空著,誰也不愿意啞巴吃黃連自認倒霉。
周家說反正鹽沒到手,只當是今年沒做生意,少掙一點,不追究了。青州卻說沒那么便宜,鹽已出庫,怎么能當成沒做這筆生意?你還不追究?我們倒要追究到底!從前得了好處,如今拍拍屁股就想把自己摘個干凈?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