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沈青越為什么不好拒絕他走后門往書院塞孩子。
村里有幾個大點兒孩子也在客棧里干活兒,還有幾個大娘在后廚幫忙洗菜刷碗,再加上打掃的、洗被褥的,一個客棧,就帶動了他們村十幾口人就業(yè)。
還能附帶拉動村里打柴、打獵、種菜、撈魚的買賣。
這位姓王的大廚很擅長做魚,來吃飯的常有小孩兒,魚丸吃多了怕膩,他就剁碎魚肉攤成魚餅,再切成好下筷子的魚排過油炸來賣,外酥里嫩,調(diào)味又鮮又好吃,深受村里大大小小孩子們的喜歡。
三天做一次的魚排成了書院小豆丁們必搶的美食之一。
趙舒云就坐在那桌吃魚排的小孩中間,笑得很開懷。
里面還有曲家、賈家的孩子。
小朋友學說話很快,才來了一年,曲家、賈家那幾個孩子,尤其是小的那幾個,已經(jīng)一嘴寶峰口音了。
沈青越:“聽說汪延是為了給他母親看病才來大虞的?!?br>
江通郡和大虞不過一江之隔,如果他想逃來大虞,早就可以來了,而住在碼頭茅草屋的難民全是年前入冬才來的。
先前沈青越和姜竹親自去找過汪延兩回,自然知道他家是什么情況。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