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丫家也決定在姜家村常駐個蒸餅攤子,他們原本只是受鼓動來試試看而已,結果一賣,不光沐休那天好賣,平時也賣得不錯呢。
好家伙這些有錢少爺們是挺能花錢的,有些掏了三十文住宿的,明明房東家里也給做飯菜,他們還要在外面買吃的,有人一大早的就想吃蒸餅夾鹵肉。
搞得他們村連早餐店都快開起來了。
還有挑了自己做的小手工品天天在村口擺攤賣的,興許那些平時來來回回的讀書人瞧見了喜歡就買了呢。
科考遇到瓶頸的書生們,很多已經(jīng)成家了,年齡大的孩子都好幾歲了,出來一趟花幾文錢給孩子買個小玩具,小笛子,竹編的小球,小蝴蝶什么的,都不算什么錢。
正好是農(nóng)閑,又不用走遠,在村口擺攤的都是老頭老太太,早上兒女把東西挑過來,賣到中午回家吃飯,等書院快散學了,他們再把東西挑出來賣一會兒,等天快黑了,再挑回家吃飯。
反正老頭老太太們平時也是坐在村口聊天,擺上攤子無非就是坐稍遠點兒。
沒什么人的時候,他們還是該坐一塊兒坐一塊兒,能看見自己家攤子就行,要是有事,隨時收攤,靈活方便,守著村子,就是突然下起了雨他們都來得及進家門。
姜竹奶奶也有點兒意動。
就是老太太還沒想好能賣點兒什么。
想來想去,她去賣家里做的豆皮和醬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