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無論是在縣衙當差,還是在村里當里正,又都有技術(shù)要求,首先,就得識字,至少常見字要能讀能寫,起碼能把公文給念利索了。
這就限制了大多人。
能干的少,不能干的多,慢慢的,里正一般都是各村說得上話的人來干,許多還是族長。
而縣衙里,更是形成了壟斷。
不光需要識字的部門,連后廚、灑掃的,慢慢也都成了關(guān)系戶。
前朝這些吏員、役力都是沒薪資的,大虞雖然薪資聊勝于無,但管飯。
好歹沒算白干。
不過這都是明面上。
縣令五年一調(diào)任,若遇到什么特殊情況,興許還會再留任一兩年。
但吏員、官差們不一樣,他們自己成了勢,世襲且壟斷,新到任的縣令有時候還得仰仗他們才能把縣里的事兒辦明白。
不用朝廷給他們發(fā)薪資,他們各有各的門路各有各的辦法能吃飽撈足。
不過太不爭氣也不行。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