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家里壯勞力下田,老人孩子上山挖野菜,再抽出一個青壯或是半大不小的跟著村里的隊伍去趕集賣野菜賣前一天挖出來的藥材。
反正他們?nèi)硕?,結(jié)伴去也不怕到了鎮(zhèn)上被欺負(fù),每天有一個帶頭能扛事的跟著就行了。
早上將菜按捆捆好裝筐,有秤的稱重,沒秤的大概憑手感分一分,路上商量個大概的價,到了鎮(zhèn)上直接按捆賣,算賬都簡單。
他們一起走,還能一起趕車,一個筐給一文車錢,家里有牲口的,還多了一項進(jìn)項,賣菜的年輕人也不用自己背那么多菜,皆大歡喜。
到了中午,賣菜的、下地的都差不多回來了,他們再到山上幫家里老人孩子往下提東西,再拎著空筐一起上山,干到晚飯前,回家收拾第二天要賣的東西。
因為要給姜竹交四分之三的東西,算下來,各家平均每人一天賺不到三十文。
運氣好了藥材值錢,運氣不好,只賣野菜可能一天還不到十文錢。
但能到碼頭賺三十文工錢的只有青壯,上山找藥草挖野菜,可以全家老小齊動員,每個人賺得不多,加起來可就多了,大伙兒挺樂意干。
也有嫌給姜竹太多的,繞過姜竹家山繼續(xù)往北走,到荒山去挖野菜找藥材。
不過這樣的人家少,畢竟是閑暇時間的副業(yè),大多還是優(yōu)先考慮安全,荒山上路也沒姜竹家山上好走。
原本一直旁觀沒行動的江姓人家,慢慢也開始心動了。
打獵是靠運氣的,還危險,雖然打到了好獵物能開張吃三年,但大多時候?qū)儆谌瓴婚_張。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