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五金行業(yè)90年代初職員的平均收入為3300馬克/月,工人的平均收入為2700馬克/月。
在巴伐利亞洲,職員的工資最高為5200馬克/月,工人的最高為3100馬克/月。
在奔馳汽車公司的杜塞爾多夫工廠,各類人員的收入一般為:工人3000馬克/月,班組長4000馬克/月,車間主任工段長6000馬克/月,廠長20萬馬克/年,而作為奔馳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年收入卻達到100萬馬克以上注:企業(yè)最高層的經理人員不是雇員,而是領取經營勞動收入的雇主。
而按照德國的工人與技術專家工資差不多的原則-----實際上肯定要高于,和工資逐年增長的原則,最后,楊小樂與阿西姆商定,那些專家的工資可以定位在2000馬克,而阿西姆統(tǒng)攬全局,工資暫定為3000馬克左右。
聽到阿西姆將他的工作定的這么高,心里也很開心,這樣加上他的退休金,他以后的生活的品質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至于接下來需要把公司建立起來,那就更簡單了。
楊小樂前世記得有人說過,在德國辦企業(yè)不要發(fā)愁,政府不會管你,但有兩個東西會管:第一是稅收管理,什么東西可以做,但不能逃稅。
第二是工人管理,到德國做公司,能不雇傭德國人就不要雇傭德國人,為什么?一是對工資要求太高,二是工人參與企業(yè)管理的愿望太強烈。在每個大型企業(yè)里都有一個企業(yè)委員會,由勞資雙方組成。其中必須有一個人由勞方出任的高級人事經理,專門負責人事,裁員需要通過他的同意才可以。
講到企業(yè),大家都知道辦企業(yè)在華夏國需要批準,但在德國不需要批準,只要備案,只要把章程寫好就行。
在德國沒有工商、警察、衛(wèi)生、防疫等所找你要錢,吃飯時動不動不買單,這太不可思議了,德國首先沒有工商這個部門。德國要成立一個公司有專門的工商注冊機構,只管注冊,其它什么權利都沒有,而且注冊費用很低,把注冊和登報費加起來,100歐元左右就能搞定。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