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31日。
在英國溫莎城堡的圣喬治教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盛裝與其他身著中世紀長袍的王室成員,出席了白金公爵勛章授勛儀式,由于楊小樂本人并未到場,經(jīng)過女王批準、議會擬定由梁遠代領,等楊小樂成年后再面見女王。
儀式結束后,女王單獨召見了梁遠。
前世在英國殖民香港的時代,為了籠絡人心,英國王室向香港華人頒發(fā)了一些榮譽頭銜,但能夠成為爵士的香港人屈指可數(shù)。
前行政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東亞銀行前主席簡悅強,在1972年被冊封為下級勛位爵士,獲得了爵士頭銜,又在1979年獲得爵級大十字勛章gbe,成為第一位獲得爵級大十字勛章的華人。
香港前行政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鐘士元,于1989年獲封gbe,是第二位獲得爵級大十字勛章的華人爵士,港人稱呼他為“大sir”。
金庸曾在1981年獲勛obe,但此后再無“升遷”,他在正式場合被敬稱為查良鏞博士,但這位“韋爵爺”的創(chuàng)造者算不上爵爺。成龍則獲得過更低一級的員佐勛章mbe,這是英國騎士勛章中最低的一級。
港英時期,財政司司長卸任后通常會獲頒kbe勛章。港府前財政司長、后來曾擔任特首的**在回歸前搭上了末班車,1997年授勛kbe,成為爵士。香港首富李嘉誠1989年獲頒cbe,2000年升至kbe,香港人可以叫他sir.李嘉誠。
1990年,太古集團執(zhí)行董事、前港英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獲女男爵爵位。這是一種終身貴族的頭銜。她挑選了香港島及其寓所所在的倫敦武士橋作為象征性封邑。
對于楊小樂的憑空封爵,這在當時的香港引起的轟動可想而知。
民眾的好奇心就是記者的原動力,可是當真實的楊小樂的信息擺在主編們的面前的時候,主編們不禁滿臉疑惑的看著這些記者,尼瑪,你不會是猴子請來的逗兵吧?如果只報道這些真實的信息,你說這些民眾會怎么想?全世界的民眾會怎么想?難道不是在封白金公爵,而是在封白癡公爵吧?這樣的報道可以說是攻擊了港英政府,可以說是讓香港民眾在世界人民面前丟了臉,或許出去以后,會被人戳背脊梁罵這是從白癡小島里出來的人。
想想,主編們就不寒而栗,于時,主編們一致決定,不從正面報道楊小樂的個人信息,而是從楊小樂名下的鳳凰公司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方面著手,手底下的人的成功,不也代表著老板的英明決定嗎?
于時,梁遠就成為了主要報道對象,按照這些挖空了心思,愁白了三千發(fā)絲的記者們的編排下,梁遠被比喻成了臨終托孤、嘔心瀝血、死而后己的諸葛亮似的偉大人物!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