繾綣的撫摸被突如其來的地鐵廣告打斷了。盛寧一急,忽感腹部的傷口又惡狠狠地疼了起來。一下疼得他只能勉強倚墻立住,他低著頭,捂著腹,仍有些慶幸地想,多虧了蔣家是名門望族,他今后不愁聽不到他的消息。
盛寧此行的目的地是金烏山。聽燕子說新密村的村民代表大會已經(jīng)通過了全村土地流轉(zhuǎn),那5000畝良田到底還是沒能守住。
經(jīng)過金烏名城的時候,恰巧遇上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大遷徙。
很難想像這是一場發(fā)生在2008年洸州的遷徙,自古這類逃亡似的人口遷徙總與“水旱蝗湯”相關(guān)。金烏名城的居民們收拾好了一家一當(dāng),用三輪車、用木板車裝著大大小小的包裹,排成一條長龍,攜兒帶女地往前走。不日金烏名城里的這些違建高樓就得爆破拆除了,塵將歸塵,土終歸土。
其實他們也鬧過,可鬧不抵用啊。被雙開的市長,被追責(zé)的法官,丟了檔案的房管部門受了處罰,就連法律上無需為整件事情負(fù)責(zé)的錦地集團(tuán)都給予了業(yè)主們一部分出于人道主義的補償金。夠意思了。
何況,就連媒體都集體緘默了,包括最愛湊民生熱鬧的《南城周刊》。最近新聞里都是奧運相關(guān),全省74名奧運健兒即將奔赴北京的消息令所有粵人大感振奮。盛寧其實能夠理解,經(jīng)歷了汶川地震這樣巨大的傷痛之后,人們是該找個方向重新振奮起來的。
也許這樣一場有組織、具規(guī)模的遷徙,本就是一次體恤的溫馴的抗議。
只是金烏名城的這近萬口人還是太少了。
這些業(yè)主里經(jīng)濟(jì)稍好的還能繼續(xù)租房住,但盛寧知道,還有相當(dāng)比例的一部分人,確實得想法子去橋洞底下占個好位置了。
緩慢移動的人口長龍中,盛寧又看見了啞巴的妻子與兒女。母親拉著車,哥哥跟著跑。婉君似的小女孩則坐在一顛一顛的板車上抱著父親的黑白遺像,眼里再沒有了那種天真又善良的奇亮。
車輪忽然陷在了一只雨后的泥坑里,盛寧便走上前,幫助女人扶了一把。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途閱小說;http://www.jiangnanedu.cn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