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寶的姥姥凌松心,自打認識了江宜薌,就覺得和這個武漢姑娘特別投緣。尤其二人都是a大畢業(yè)的,是貨真價實的校友,差出來的幾十歲,簡直像帶著隔輩親。
凌松心曾在武漢工作生活很多年,離開那里很久了,仍然時常想念江城風味。江宜薌得知后,沒事就給她帶最地道的武漢特產(chǎn),她因此格外覺得這姑娘懂事又細心。
尤其這個小海海,真是少有的好。很多時候,寶寶在一些做事細節(jié)上,都比不過海海。孩子的教養(yǎng),就是父母的臉面。能教育出這樣好孩子的母親,凌松心也更愿意高看一眼。
交往中,凌松心多多少少的,了解到了一些江宜薌家現(xiàn)在的困境。凌松心為人仗義,知道江宜薌工作的醉醇酒業(yè),是家賣酒的公司,所以就跟女婿元揚提了句,江宜薌那公司的酒,聽說還行,也不知道檔次夠不夠。
凌松心跟女婿說話非常有分寸,從來都不提要求,點到即止,絕不會讓女婿尷尬難辦。
老人家是滴酒不沾的,無緣無故提了這么一嘴,那肯定是意有所指。
元寶寶現(xiàn)在在家成天“海海哥哥這樣說”,“海海哥哥那樣做”的,所以凌松心有時候夸完海海,會提幾句江宜薌家的情況。
元揚是何等聰明之人,一下就明白了岳母提酒的意思。
凌松心在他家的地位,堪稱崇高。老人家當年算是國家建設(shè)的有功之臣,非常有智慧,全家老小對她都特別敬重。舒華能把這老寶貝疙瘩請來幫著帶孩子,他心里是既感激,又覺得女兒幸運。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女兒小時候能跟在這樣的姥姥身邊,受教化,受熏陶,幾家孩子能有這等福氣。他巴不得老丈母娘能一直呆在他家,干脆別回去了。
至于酒,他對江宜薌那公司,有耳聞,只是還沒合作過。
不過,市面上同檔次里的酒水,選哪個牌子不是選。
想他家的元寶寶,自打和邱海海一起上課后,上進心就更強了。小姑娘以前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天大地二她老三,有時候會翹起尾巴,不知謙虛。此番學英語,終于讓她遇到了邱海海這座山外山。小哥哥不光極聰明,又極虛心、耐心,學習上什么都快過她、好過她,卻從來沒有對她說過半句否定,還經(jīng)??渌?。有這么個好榜樣在身邊,小姑娘漸漸知道了反思和收斂,被海海影響著,潛移默化間,就有了不小的變化。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