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他對樓宇杰那真是肅然起敬。
大周這邊,都是縣試過了,才會開始深入學習府試所考的內容。
就像現(xiàn)代,小考前,學的都是小學的內容,小考完了,上了中學,才能學習中學的內容。
層層遞進。
縣試所考內容,一般是四書文,試貼詩,經論,律賦等,大多都是需要背誦的東西。
可府試就難了,分貼經八股文、雜文、策論三場。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
前頭兩場,其實也大多是背,可第三場最是難,每次府試無數(shù)人都‘死’在這一場,第三場可以說是一到分水嶺。
跨過去了,就是秀才,以后就能拿朝廷的銀子,吃朝廷的飯。
跨不過去,便打哪來回哪去。
因為策論最不好考,這策論,要是寫過頭了、過激了,不說考不上,沒準的還會因此喪命。
而且,沒有出色的見解和扎實的基礎與見識,是很難答得好的。
即使有時答得好,可所寫所述若恰巧不對主考官的喜好,那也是白搭。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