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劇本是這樣的,蒲天白飾演其中早逝的竹馬,戲份算不上很多。
不過傅和正拍電影也很有特點,在拍攝之前工作人員拿到的只有人物小傳和大綱,幾乎不會有規(guī)劃好了的詳細劇本,只有大事件提示,連演員臺詞可能都不會有,最終的電影效果完全靠導(dǎo)演的情感驅(qū)動,由剪輯完成。
饒是知道傅和正的尿性,這個粗剪版還是把方思弄震驚了。
主要是蒲天白的部分。
蒲天白原本的設(shè)定就是純白無辜的白月光,總在女主角彌漫著陽光的回憶里出現(xiàn),代表的是一個人童年到青年這一個階段的美好和溫暖,在整部電影的多次閃回有不同意義,但基本是“回憶過去美好”、“提供支撐下去的勇氣”、“對比現(xiàn)實的殘酷”之類的,對演技沒有太大考驗,不,應(yīng)該說是對蒲天白的演技沒有太大考驗,因為他本色出演就可以。
然而這個粗剪版,這個角色所展現(xiàn)出來的完全是顛覆。
蒲天白的戲份被大大增加,甚至有很多初看下來完全無意義的鏡頭,比如蒲天白蹲在片場角落看東西的場景,其實他在看什么都拍不清楚,是螞蟻還是野草?又比如蒲天白坐在階沿上吃盒飯,塑料盒子一次性筷子,發(fā)現(xiàn)被拍后對鏡頭投來一個無奈的、黑白分明的眼神。
太多了,幾乎充斥在女主角的每個人生階段的每個場景里,過去、現(xiàn)在、未來,閃現(xiàn)的時間很短,仿佛只是一個瞬間的印象,可一旦夠多,遍成為了一種類似于夢魘的存在,給整部電影蒙上了一層疏離而迷惘的科幻色彩。
于是連帶著所有角色都被改變了。
白月光竹馬的存在本來是女主的精神避風(fēng)港,基本都在她失意的時候出現(xiàn),但在這一版中,他無處不在。
比如女主和二號一起創(chuàng)業(yè)時,她看到二號蹲在路邊吃盒飯,眼前就閃過了蒲天白吃盒飯的場景,可那個場景明明是不存在的,因為白月光還活著的年代是沒有塑料飯盒與一次性筷子的。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