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月和秋華年的關(guān)系越來越好,一點都不覺得送秋華年麻煩。
畢竟華哥兒實在是太會做人了,只要搭車一定順帶塞點小東西,這幾天家里小孩嘴里糖就沒斷過。
雖然送人是族長親口答應(yīng)的,他們也愿意送,但一段關(guān)系有來有往才讓人覺得舒心不是?
秋華年到鎮(zhèn)上的紙筆鋪子,把背簍放下,店主王誠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紙筆和幾色顏料。
“每年清明前后,都是祭紙賣得最好的時候,哪怕再困難的人家,也愿意買點好東西,求祖先保佑。”王誠給秋華年說,“在縣城里,講究的人家看不上香火鋪子批量印的祭紙,便會專門請人畫?!?br>
“但縣里請人畫畫價格太高,少說也得五十文,很多人有心無力,這就是其中的商機了?!?br>
“我不求你畫的多好,只要比印出來的清楚就行,一張畫給你八文,別嫌少,不是我自夸,這門生意得有門路才能在縣城賣得出去。”
秋華年點頭,打量已經(jīng)裁好的一厚疊紙,紙張用的是較為便宜的夾連紙,裁成和現(xiàn)代a4紙差不多大小長方形,畫只需占三分之一的地方,余下留著讓顧客自己寫祭詞和吉祥話。
“東家需要多少這樣的祭紙?”秋華年問他。
王誠不明所以,“自然是越多越好?!?br>
他知道畫畫是慢功夫,所以只希望秋華年盡量多畫一些。
秋華年換了個問法,“今年清明你估計最多能賣出去多少張這樣手畫的祭紙?”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