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烏安靜地趴在馬廄里,體型有了幾l分成年馬的影子,磚瓦廠運貨的馬通常是五年以上的大馬,賣馬的主任千叮嚀萬囑咐,叫他們別過早讓小馬駒載人。
兩三歲的馬,看著體格大,實際內(nèi)部器官尚未發(fā)育成熟,過早載人容易影響馬的壽命。
馬背上黑乎乎的一團甩尾巴的是天麻,拴了兩個多星期,多次逃跑失敗的它整日蔫頭巴腦的,見著人連眼神都懶得奉欠,飯量倒是與日俱增。
褚歸去返約莫花了三分鐘,睡著的賀岱岳不知何時醒了,等他回來躺下,方抱著人重新一覺睡到清晨。
麥收第一天,楊桂平舉著大喇叭發(fā)了一通言鼓舞士氣,今年的麥子長得不錯,金黃的麥穗沉甸甸的,麥粒飽滿,豐收近在咫尺。
賀岱岳揮舞著鐮刀一騎絕塵,有他做代表,大伙干活的積極性大幅度提升,楊桂平滿臉欣慰,今年的豐收指定穩(wěn)了。
經(jīng)驗豐富的人曉得怎么使鐮刀又安全又省力,初學(xué)者害怕割傷自己反倒是最謹慎的,褚歸一上午為兩個十來歲的孩子包扎了傷口,傷了手的小姑娘懊惱耽誤干活兒了,傷了腿的小男娃褲腿一放,照舊割他的麥子。
長在鄉(xiāng)下的孩子沒有不受傷的,起初他們或許會哭唧唧地掉眼淚,次數(shù)多了,漸漸習(xí)以為常,眼淚化作血水的方式從別處流了出去。
生活的苦難造就了他們的堅強,褚歸一人給了杯甜水兒,讓他們往后想起今日,記憶里不單是傷痛與疲憊。
中午褚歸到地頭給賀岱岳和潘中菊送飯,母子倆分到同個小組,褚歸索性帶上了自己的份,同他們一塊在地里吃。
麥地在山腳和半山腰,挨著樹林子,蟲蛇潛伏,楊桂平日日上工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