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縣令開始有所懷疑,不是他不信任李神仙,但這事如此古怪,萬一是李神仙算錯了,算到的是這些兇手的假名而非真名,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可讓他拿這事去問李神仙,胡縣令又不敢。
他猶豫中,還是沒有硬著頭皮去問,看著手里頭的名單,他問師爺?shù)溃骸坝袥]有可能,這些記錄在冊的名字是錯的,這里面有的人是假名,他們真正的名字是盧閩、賈俟、田旭、史漳,別叔?!?br>
師爺:“……”
各州記錄在冊的名字怎么會有錯,這些通緝犯的名字更是記錄在戶籍上,能錯的也只能是李神仙算錯了,又或者殺人的五人不在這份名冊上。
至于縣令明知名冊不會有錯,還會問出此問,師爺也明白,還不是這樁案子太大了,死的不是一般人,死的那可以算出青州水患的道士,這種有本事,挽救一州百姓,有大功勞的人,死在了大安。
不管是因?yàn)槭裁矗h令都是要被問責(zé)的。
師爺想了想道:“大人,不如說死的道士是假冒的,真正算出青州水患的人是李神仙,這樣,死了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道士,朝廷是不會問罪的?!?br>
師爺說完這話,他心頭百轉(zhuǎn),略一細(xì)想后想到了一種可能,他小聲道:“大人,有沒有可能死去的道士是冒領(lǐng)功,真正算出水患的是李神仙,大人,你想一想,世上哪有這么巧合的事,大安縣會出現(xiàn)兩位姓李還精通算卦的道士,李神仙的本事我們都是知曉的,死去的那位其本事卻不知是真是假,或許是有幾分本事,但想要算出水患,那可是要比青州三道觀的道士本事還要強(qiáng),這樣的人,又豈會籍籍無名?!?br>
“不是所有人都是李神仙,大隱于市,何況李神仙來大安縣之前,在別的地方,那也是有幾分名聲的,也替不少人算過卦,可死去的這位道士,除了姓李,其名可就從未聽過?!?br>
“所以我猜,這死去的人是冒充頂功,至于李神仙為什么沒有站出來,其一,李神仙本事高超,算水患的事對李神仙而言可能不值一提,其二,李神仙愿意待在大安,愿意待在那樣破舊的道觀里面,可見李神仙并不是在乎身外之名的人,其三,已經(jīng)有人站出來,李神仙也礙于情面,不愿拆穿死去的道士,這四嘛,我聽聞李神仙回大安后,未曾踏出道觀一步,也許李神仙根本不知道他被人冒充頂功一事,直到衙役上門去尋,李神仙才知曉?!?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