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宣安排好后,便寫了一封信給吏部,后又親自去找淼然,同他說清楚此事后,托其前去告知李道長一聲。
原本他想親自前去,但此舉又太過張揚,萬一惹李道長生怒,倒是非一件妙事,除此之外,趙宣遠(yuǎn)比往常,還要多了幾分顧慮,也不知將李道長從刑部調(diào)到鴻臚寺,會不會惹李道長不痛快。
公孫淼然知道這件事后,也頭疼不已,幽怨地看著趙宣,表哥這事將難題推給他,但他又能怎么辦呢,也只能聽令行事。
更別說以后他就要和李道長一同上值了,這更顯得他和李道長是一條船上的人。
公孫淼然立馬找到李樂只,向他說了此事,李樂只震驚,眨了兩下眼,才慢慢消化掉公孫淼然說的事。
不是?
他怎么會被調(diào)到鴻臚寺去,鴻臚寺需要道士?還有他和公孫淼然一起上班?
第91章
雖然不明白為什么官職調(diào)動會是這么調(diào)動,但這事是太子的命令,李樂只對此,也沒有任何意見。
特別是他在家中賦閑,沒有前去刑部上值,卻從趙大人那得知刑部近日的狀況后,心情復(fù)雜。
自從淮安王等人的事跡暴露,皇帝下令將他們抓起來,等秋后問斬,因涉及的人員過多,這些人都被關(guān)押在大理寺和刑部的大牢中,除了秋后問斬的幾人,其余人等流放三千里。
若單單只有這些李樂只自然不會心情復(fù)雜,可偏偏這些人落網(wǎng)后,知曉是因為自己算出來,才讓他們的算盤落空。吏部侍郎和曲安侯之間互相怪罪,這又導(dǎo)致其余人也知曉這件事情會暴露,都是因為吏部侍郎得罪于他,讓他算了出來。
因此,在他賦閑的這段時間內(nèi),關(guān)押在地牢里的那群人都在互相問候著對方,當(dāng)然也包括他,十句不離他李樂只,還有人不相信他能算到那種程度,精神出現(xiàn)了問題。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