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防止他們將種子當成沒用的東西扔了。
隨后,李樂只將畫好的棉花遞到蕭宣手中,看著蕭宣遠去的背影,李樂只也只能希望皇帝的動作能夠快一點,這樣,這個冬天,也能有一部分人能夠溫暖地過冬。
……
八百里加急,蕭宣提起李樂只算到的事,還包括對雪災的猜測也一并寫了上去,趙帝收到畫有棉花的圖紙后,立馬安排人前去漢川,找到畫中的棉絮,并將其采摘運送到梁州,豫州,荊州三地。
而有李樂只畫的圖紙,還有當地漢川人的指路,趙帝的派過去的人沒有耗費多少時間,就在漢川找到一大片野棉花。
看著那成片成片,遙遙無際的白色棉絮,前來尋找的人都愣在原地,他們此次前來,也就三兩人,而漢川的棉花,那是僅憑他們可是帶不走的,何況,這棉花還是要運往邊關重地的物質,豈是能夠磨洋工,敷衍了事的。
三人沒有辦法,想給趙帝傳信后,又在當地請人一同過來采摘,這才在三天內將棉花全部采摘完畢。
采摘過程中,又發(fā)現白色棉絮中有黑色的東西,想起畫上所寫,這應該是白色棉絮的種子,幾人沒有敢亂來,將東西采摘好后,分批運往梁州,豫州,荊州,并在信中說起白色棉絮和里面的種子的事情。
除去豫州,梁州,荊州都收到了京中的來信,皆知曉棉花的貴重,完全不敢有任何的輕視之心,特別是知曉邊關有可能會發(fā)生雪災的事情侯,他們更是將棉花當成寶物一樣看守起來。
按照豫州寄來的信件,將棉絮和種子剝離,隨后將棉絮塞進衣服內,一件件地發(fā)給城內的人,特別是守關的將士,都得到了一件棉衣。
當這衣服穿上身后,眾人瞬間覺得身上暖和起來了,在外面來回走動,除了臉被寒風刮得生疼以外,冰涼涼的四肢開始有了溫度,身子也沒有那么冷了。
一個二個都將發(fā)給自己的棉花當成至寶。
原本還有人要脫下來供著的,或是將衣服還回去,其中一老者道:“大人,這樣暖和的衣服,還是將士們更需要,將士們守關,冷不得?!?br>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