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本該寫點東西。
起床後把寫網(wǎng)站打開後,把前幾章看了一遍,讀起來并不差,有幾句甚至讓我驚訝自己曾經(jīng)有寫過這種語氣。但當(dāng)我試圖復(fù)制那種語氣、重建那種冷靜時,我只得到一張空白的頁面和一個毫無波瀾的腦袋。
靈感不是涌泉,它并不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更像一張Sh紙巾,用沒幾次就乾了。當(dāng)你試著把最後一滴水用力擠出來時,只換來指甲縫里一絲絲的纖維。
今天坐了三次下來,每次都打開同一個頁面,然後看著游標(biāo)漫無目的的游走,像是在找逃出這螢?zāi)坏某隹凇?br>
有時候我以為我只是累了,只要休息一下上個廁所,靈感就會回來。但現(xiàn)在我知道,這不是累,這是枯。那種從腦底升起的乾裂,不是睡覺就能填補的。它更像是一種日漸潰散的信念吧,寫下去,寫什麼?為什麼寫?這問號一并沖過來,讓裂縫越來越大。
我甚至連平常的靜物都無法凝視。今天的牙刷只是牙刷,沒有任何形狀的隱喻;我用的杯子也沒有內(nèi)心的Y影,只有沒洗乾凈的茶漬。
我甚至想寫這些來湊點字?jǐn)?shù),可它們連湊數(shù)的機會都不給我。
我看了窗戶外面的風(fēng)景想轉(zhuǎn)換心情,但空氣太熱了,像膠水把衣服與皮膚黏在一起;我泡了杯茶,卻又放著不喝,看它冷掉、變澀,就跟我腦子里那些「想寫卻寫不出來的念頭」一樣,先退味,再變質(zhì)。
連上面寫的這些句子我都不確定是不是句子。他們只是我坐在電腦前無法忍受沉默時留下的抱怨,是腦子在b我假裝自己還在創(chuàng)作的證據(jù)。
有人說靈感是一種等待,我現(xiàn)在只覺得他懂個P。它來的時候就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前四句所寫的:「輕輕的我走,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挂稽c余地都不留下啊!
我現(xiàn)在連這段話都不想寫了。
可能過幾小時後我會回來補幾句收尾,但也可能不會。但此刻,我只能投降說:今天的我,沒有東西可以呈現(xiàn)給你們,抱歉。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途閱小說;http://www.jiangnanedu.cn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