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電影乃至香港電影,荊建有種很復(fù)雜的心情。他明知道未來二十年左右,整個中華電影圈將會變成大泥潭,甚至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同樣會變得名存實亡,但依然想要保留一絲元氣、保存幾顆種子。
但另一方面,荊建又不愿意投入太大,逆潮流而動?那是智者不為。再說,他一分鐘幾十萬上下,好吧,可能比幾十萬還要多,也不想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去當什么先驅(qū)。有許多時候,先驅(qū)的含義就幾乎等同于烈士了。
因此,荊建會在合適的機會說幾句話,或者順手幫點忙,但要他赤膊上陣?說實話,興趣不怎么大。然而夏昕然突然的一身正氣,就使得荊建哭笑不得。于是他就稍稍改變了主意,既然本來就無可無不可,那就再努力一把吧。
領(lǐng)著夏昕然,荊建直接找到了沈松生校長。沒想到把自己的“系列講座”的想法一說,沈松生就一口答應(yīng),相當?shù)闹С郑骸靶∏G,別被外界的輿論影響,電影的藝術(shù)性和商業(yè)化本身就不該是一對矛盾,你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我們校委會就是你的后盾……”
應(yīng)該說,坐的位置越高,看問題的角度就越廣闊。翻嘴皮子說理論誰不會?哪個不是從小政治課上到吐?現(xiàn)在最為關(guān)鍵的是——國家集中力量搞經(jīng)濟,到處缺錢,所以文化部門成為重災(zāi)區(qū),撥款被大幅削減。就看看京影的情況,都窘迫到賣冰棍、賣盜版磁帶了,你說說,還不想辦法商業(yè)化賺錢,日子都快要過不下去了。因此,無論是高層,還是沈松生這樣的電影圈實權(quán)人士,暗中其實都很支持荊建的說法。
再者說,還有著其他的小九九。像《華夏影視周刊》上的那篇文章,政治上絕對正確,沈松生這樣身份的人不可能公開反對。于是就需要荊建這樣的“愣頭青”去沖鋒陷陣。
反正在沈松生這樣的京影校領(lǐng)導眼中,荊建無非是來鍍金的。等博士一畢業(yè),難道還繼續(xù)在京影專業(yè)不對口嗎?肯定會安排個重要崗位。中國就是再大,也絕不會舍得浪費個24歲博士,正處級的優(yōu)秀干部按當年政策,博士畢業(yè)后還要提一級!
……
而那個優(yōu)秀干部在離開校長室后,正對著某位天真的女生在口花花呢:“呵呵,文章我過幾天寫,保證讓你芳心一喜。怎么,聽說那部實驗電影正在全校挑選演員,你有沒有興趣?”
“我報名了呀!嗯,很有信心?!毕年咳荒缶o小拳頭很有斗志,果然很天真。
“那好,挑上了別忘請客,燭光晚餐哦?哈哈?!?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