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傻笑呢,吳耀東就聽到有人在大聲吆喝:“最新外國歌曲、港臺歌曲,都是外國港臺歌星演唱,想要快來買??!”
……
興沖沖來到華清校門口,擺好攤位,打開箱子,曹兵這才發(fā)現(xiàn),就區(qū)區(qū)20盤磁帶,真寒酸的可以。更讓曹兵欲哭無淚,上面的那些歌星,他幾乎一個都不認識。這兩眼一抹黑,一問三不知的,還怎么賣?也只能硬著頭皮吆喝了。
在這個年代,先不提外國,就說港臺那些歌星,除了那位在港臺,撲的連他老媽都不認識的,但在內(nèi)地連農(nóng)村大媽都熟悉的張明敏。其他的那些歌星,甚至是天王巨星,內(nèi)地知道的人相當(dāng)少。
倒不是那些歌星的歌曲不流行。就是找個內(nèi)地歌手,翻唱一遍,就流行大江南北了。于是,內(nèi)地人還以為這是原唱呢。
一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臺、電視臺逐漸開放,開始介紹那些港臺歌星、影星,咳咳……當(dāng)然還有盜版,那些人才一夜之間婦孺皆知,紅透半邊天,甚至有些還一直情懷到新世紀。
曹兵一邊在吆喝,一邊萬分忐忑不安,可萬萬沒想到,隨后的那一幕,讓他不禁瞪大了雙眼。
不得不說,作為眼界開闊,接受新生事物最迅速的一個群體,路過的大學(xué)生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尤其里面還有“外國”、還有“港臺”?在這個年代,只要與這兩個詞沾點邊,那絕對是眾人追捧,也絕對證明就是好東西。
“這些都是些誰?真的是港臺的嗎?”
“能聽聽嗎?怎么賣?”
“這發(fā)型……真怪,還有衣服……”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